印尼卡痛走红海外 出口美国创新高

尽管卡痛叶(Kratom)在我国曾被视为“新型毒品”并引发争议,但如今却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发展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卡痛在传统医学中具有多种益处,包括缓解疼痛、减轻焦虑,以及协助阿片类药物使用者进行身体排毒。

贸易部长布迪•善托梭(Budi Santoso)在近日表示,卡痛具备提升体力和缓解抑郁情绪的潜力。“有的卡痛可以饮用,好像也有做成糖浆的”,“大多数卡痛产品被用作健康用途,例如可以像茶一样泡饮,增强身体活力”。

根据统计局(BPS)2023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是我国卡痛的最大进口国,进口量高达4,694吨,出口总值约为915万美元。贸易部资料进一步指出,首都雅加达是主要出口省份,贡献达445万美元,占总出口值的60.75%。其次是西加里曼丹和东爪哇,出口份额同样不容忽视。

在国际市场上,经过加工的卡痛提取物每公斤售价甚至可高达6,000美元。然而,卡痛在全球的法律地位仍不统一。在美国,尽管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正式批准,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可通过线上平台,或在加油站便利店、综合商店、烟草店和酒吧等地购买相关产品,这推动了卡痛产业在美市值达10亿美元。

除美国外,日本与德国也允许卡痛在限定范围内使用,而印度则因监管较为宽松,成为我国卡痛的重要出口市场。这种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也促使我国卡痛产品在品质上更加严谨,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国际标准。

在国内,雅加达、西加里曼丹与东爪哇是卡痛出口的核心区域,占据几乎全部出口份额。专家认为,亟需推动原产地的加工产业链发展,确保克拉通产业的可持续性和进一步壮大。

不过,目前卡痛在国内市场的流通尚无明确规范。贸易部长布迪表示,现在还没有关于国内市场交易的特别规定,目前基本都是用于出口。根据2024年第20号和第21号贸易部长条例,卡痛虽已获准出口,但这并不代表其可以在国内自由贩售。

卡痛曾被列为第一类毒品,流通受到严格限制。但经过政府多方研究与评估后,其地位已发生转变,出口现已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