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World Bank)最新发布的《宏观贫困前景报告》显示,我国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8%。具体而言,2025年增长率预计为4.7%,2026年为4.8%,2027年为5%。
世界银行指出,我国经济增长依然坚韧,贫困和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中产阶级就业机会的创造相对滞后。全球和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对资本流出造成压力,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的货币汇率,尤其是印尼盾。
报告还提到,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可能影响我国的贸易条件和投资者信心。尽管如此,世界银行认为,通过结构性改革、财政和货币谨慎管理,我国仍然有潜力推进增长议程。
世界银行指出,为了实现204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目标,我国必须加快经济增长,至少需要达到6%的增长率,而政府计划在2029年通过更高的投资实现8%的增长。尽管强劲的需求支撑了经济表现并降低了贫困,但要加速增长,仍需实施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国家的增长潜力并减少过热风险。
报告进一步强调,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影响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条件,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心。尽管政策变化的影响难以全面评估,但预计经济增长将在2025至2027年期间放缓至年均4.8%。
世界银行预计,随着通过我国国家投资管理机构(Danantara)的投资逐步落实,资本形成将稳步增加。私人消费也将保持韧性,尽管因缺乏高质量就业机会,消费增速可能会稍有放缓。
同时,我国的贫困率预计将在2027年降至11.5%,而通胀率将保持在印尼央行的目标范围内。政府支出预计将增加,用于支持新的优先项目,这将导致财政赤字增至GDP的2.7%。
同时,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外部融资需求面临挑战,预计到2027年,贸易赤字将扩大至GDP的1.7%,高于疫情前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是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尽管随着投资者寻找更稳定的政策环境,外资流入将逐步增长。
尽管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压力,世界银行对我国的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和政策稳定性将是确保长期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