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尼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印尼镍产业链面临深度调整

【雅加达讯】2025年7月1日起,中国正式对原产于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和热轧板卷征收20.2%的反倾销税,政策有效期延长至2030年。此次关税调整同时适用于欧盟(43%)、英国(43%)和韩国(23.1%-103.1%)的同类产品,旨在保护中国不锈钢产业免受低价进口冲击。印尼业界警告,该政策将冲击镍矿价格,并可能引发产业链结构性调整。

镍矿价格承压 上游产业受冲击

印尼镍矿开采协会指出,中国加征关税将导致印尼不锈钢出口受阻,进而减少对镍矿石的需求,压低镍价。由于印尼不锈钢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占出口量50%以上),20.2%的关税将使印尼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此外,腐殖土镍矿(用于不锈钢冶炼)的需求下降,可能影响上游采矿企业的收入,进而减少国家非税收收入。

冶炼厂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印尼主要镍工业园,如中苏拉威西的莫罗瓦利工业园(IMIP)和北马鲁古的韦达湾工业园(IWIP),以火法冶金(RKEF)工艺生产镍铁和不锈钢。由于中国市场需求萎缩,这些冶炼厂可能面临产能闲置和库存积压问题。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减产或转向湿法冶金(HPAL)生产电池级镍产品,但这一转型需要巨额投资,且可能加剧印尼镍产业链的失衡——过度依赖电池材料出口,而丧失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机会。

出口市场转向遇挑战

为应对中国市场的关闭,印尼不锈钢出口商正尝试开拓日本、印度、美国和欧洲等替代市场。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存在质量标准差异、贸易壁垒、物流成本等诸多问题。欧美市场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环保认证要求更高,印尼企业需调整生产工艺。印度已对部分印尼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欧盟也在考虑加强进口限制。而相比中国市场,远距离运输至欧美将增加供应链成本,削弱价格优势。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印尼政府和企业正寻求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来应对危机,包括冷轧和涂层不锈钢、不锈钢管道和特种合金、技术服务与预混合金,从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适应高端制造业需求;拓展石油、化工等工业应用领域;以及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减少对初级产品的依赖。

印尼工业部官员表示,政府将推动国内不锈钢消费增长,并鼓励企业投资深加工技术,以降低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赖。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此次反倾销税延长是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缩影。中国商务部强调,该措施基于WTO规则,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而印尼业界则呼吁政府加快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缓冲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

未来五年,印尼镍产业链将面临深度调整,能否成功转型,取决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市场开拓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