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链”动千岛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贸易投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能够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防范风险,同时也为印尼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印尼政府政策的持续优化及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印尼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区包括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及卡拉旺产业新城,遍布印尼四大主要岛屿,涵盖棕榈、镍铁、不锈钢、汽车、食品加工及综合类产业,经贸、投资、产能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各大合作区依托印尼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链正在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其中镍、钴等关键材料的深加工业务尤为突出。此外,部分园区正在向高端制造、光伏、储能及电动汽车等产业延伸,进一步拓展中国同印尼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第一个集工业生产、仓储物流、贸易为一体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广西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窗口园区。该合作区总体规划面积约500公顷,其中一期规划建设205公顷,主要功能及产业定位为汽配制造、机械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材、仓储物流服务等;二期规划建设287.25公顷,主要功能及产业定位为保税物流、精细制造、智能制造、商业餐饮及酒店配套等。

目前,合作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4亿美元,合作区及入园企业项目协议总投资额为12.03亿美元,园区现有从业人员逾5000人,合作区入驻企业共计61家,中资企业29家,占比约50%,包括中国西电集团、蒙牛乳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来自印尼、日本、法国、新西兰、芬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企业,如法国斯伦贝谢石油服务公司(世界500强)、新西兰恒天然食品公司(世界最大乳制品出口企业)、日本山崎面包等。

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

2013年10月,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合作方印尼八星集团以66.25%:33.75%的股比,在印尼合资设立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开发有限公司(IMIP),并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里县投建了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青山园区是以镍金属开采冶炼、不锈钢冶炼等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利用型合作区。IMIP主要经营园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以及园区行政、社会关系管理、安全保卫等。

目前,青山园区已经发展成拥有海、陆、空立体运输通道,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大型工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已由建设初期的2300公顷扩大至当前的3200公顷。园区内已建成发电厂装机容量总和296万千瓦,码头年吞吐量达到8000万吨,建有18万吨级码头1个,10万吨级码头2个,5万吨和3.5万吨码头各1个,5000吨码头20多个,且还建有2200米跑道自备机场1座。

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

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由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尼全资投资。合作区秉持“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谋划发展农业综合产业园、油棕初加工产业园、油棕深加工产业园、现代机械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和现代农业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5+1”产业集群。合作区国内外企业同步招商,重点引进市场前景好、项目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在园区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将合作区打造成棕榈油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型园区。

合作区位于印尼规划建设六大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苏门达腊走廊和加里曼丹走廊,毗邻重要港口枢纽。凭借得天独厚的便利区位,合作区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NIC-OSS)”,为项目和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准证、注册等)、人力资源、法律会计、中介咨询服务等配套服务,已成为中国企业进驻印尼的重要平台。

卡拉旺产业新城

卡拉旺产业新城位于雅加达东47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重点发展食品、汽车、建材、消费电子和智能物流等产业,致力于打造集产业区、商务办公、现代居住与公共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新城。该园区已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宽敞的道路网络、水处理与污水处理系统、稳定的电力供应及高速光纤网络,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生产与运营环境。

同时,园区设有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税务服务及人才培训等支持,并享有印尼政府的投资优惠政策。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质的产业配套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成为吸引全球企业投资印尼市场的重要产业基地。

优势与风险并存

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具备多重优势,为中资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印尼政府为吸引外资,推出包括企业所得税减免、进口关税优惠、土地使用权保障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并设立投资协调委员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二是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印尼镍、铝、锂等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新能源和冶炼行业,具备完整的原材料供应链,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降低企业原料成本。三是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人口超过2.7亿,劳动力资源充足,国内消费市场广阔。

尽管具备诸多优势,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部分园区在电力供应、港口吞吐能力、道路运输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导致企业生产及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产业链协同发展。二是政策稳定性不足。印尼政府对外资投资政策调整较为频繁,部分行业监管要求较高,企业需要做好合规应对,避免因政策调整导致的运营风险。三是环保标准日益提高。印尼政府加强环保监管,特别是对矿产加工、冶炼等行业,要求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需要大幅增加环保投入。

“三管齐下”赋能园区升级

优化合作区布局,增强产业协同效应。结合印尼各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功能,促进产业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依托印尼丰富的矿产资源,推动园区向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高附加值产业拓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鼓励中资企业加强上下游配套投资,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依托印尼政府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在港口、道路、电力等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合作,改善园区及周边交通物流条件,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推动企业采用新能源发电、节能环保材料等绿色低碳技术,提高园区环保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完善智慧物流体系,优化港口吞吐能力,提高国际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输及综合运营成本。

提升政策研究能力,强化风险应对。以印尼中国商会为桥梁纽带,搭建中国企业同印尼政府、商会组织沟通协商机制,推动构建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运用“贸法通”平台一站式获取涉外商事法律公共服务、专业化贸促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咨询等,解决中国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规避因政策调整带来的经营风险。积极参与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重要会展活动,深化经贸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企业在印尼市场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贸促会驻印尼代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