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共商气候治理与绿色转型 携手开启清洁能源合作新篇章


北京讯
8月20日,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CCSD)与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协会(FPCI)共同主办的“印尼—中国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合作1.5轨对话”在京隆重举行。此次高层对话汇聚了两国政府、智库、金融机构及能源领军企业的代表,旨在为2025年两国建交75周年预热,共同探索在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领域深化合作的新路径。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印尼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兼主席、印尼前副外长迪诺·帕蒂·贾拉尔博士,以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会议由该研究院副院长张健主持。

刘振民特使在主旨演讲中围绕全球气候合作、能源转型及中印尼合作三大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巴黎协定》达成十年来虽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坚持多边主义,团结应对危机。他强调,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关键十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产业链完善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等方面成就显著,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针对印尼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能源发展起步较晚的现状,刘振民提出三点合作建议:一是坚持多边主义,二是共建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三是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建设。

迪诺博士在致辞中强调,在全球气候危机与地缘政治挑战交织的背景下,印尼与中国开启清洁能源合作新篇章至关重要。他指出,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已使能源转型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而两国市场规模巨大、优势高度互补,是“理想的合作伙伴”。迪诺博士特别介绍了印尼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未来十年将部署100吉瓦的光伏项目,并建立8000多个配备储能系统的太阳能合作社。这一计划将为两国在制造、金融、技术培训等领域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他呼吁构建一种以“共同创造价值”为核心的新型互惠伙伴关系,重点关注ESG标准、技术转移、本土就业培育和长期道德责任。

本次对话汇聚了中印尼双方众多关键机构。中方参会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进出口银行、丝路基金、国家电网、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以及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光伏龙头企业,显示出双方对务实推进合作的高度重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尼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对推动亚太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此次对话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在气候治理与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为即将到来的两国建交75周年纪念活动贡献了丰富的绿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