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中印尼深化区域合作 共享发展机遇

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25年中国(北京、广西)—马来西亚贸易投资对接会、2025年中国(浙江、广西)—印度尼西亚贸易投资洽谈会将分别于9月16日、9月18日盛大启幕。

平台搭建:峰会理事会的强劲赋能

两场活动充分依托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以下简称商务理事会)这两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延续深化峰会与商务理事会“特邀合作伙伴”创新机制,邀请北京市、浙江省贸促会担任合作伙伴,构筑省(区、市)广西(南宁)—东盟联动模式,有力凸显了对外开放发展的“南宁渠道”作用。

活动以“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主题,中马对接会聚焦“共享合作发展机遇 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中印尼洽谈会围绕“合作共赢  筑牢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展开,彰显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深化经贸合作的坚定决心。近200名政商代表将齐聚南宁,通过嘉宾致辞、成果发布、招商推介、精准对接等活动,推动合作从意向走向实效。

硬核数据:夯实相互合作的坚实根基

亮眼的贸易投资数据为两场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中马经贸往来持续升温,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广西与马来西亚贸易总额达145.8亿元,同比增长26%,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数字贸易等领域合作多点开花。中印尼合作同样势头强劲,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477.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2年稳居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广西与印尼贸易额更是以70.6%的同比增速攀升至242.2亿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煤炭、镍矿等产业贸易往来尤为密切。

这些数据印证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也预示着两场活动将迎来广阔的合作空间。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正凭借其近20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优势,成为中马、中印尼合作的“超级纽带”。

产业聚焦:多领域深耕的合作矩阵

两场活动将精准锁定重点产业,构建多维度合作体系。中马对接会将围绕三大领域重点发力:农产品食品领域发挥三方在原料、加工、流通等环节各自优势,推动跨境产业链整合;新能源领域聚焦电动汽车、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探索技术共享与项目共建;电子信息领域借助北京数字科技优势与广西通道资源,搭建跨境电商与数字服务合作平台。同时,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旗舰项目将进行重点推介。

中印尼洽谈会则围绕战略资源与新兴产业布局: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浙江华友钴业印尼波马拉工业园、振石集团印尼华宝工业园等项目将推介镍矿—锂电池材料的全链条合作成果;人工智能领域,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重磅发布中印尼“两国双园·巴塘万信达产业园”人工智能(AI)应用创新中心项目,广西将重点推介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项目,推动两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领域,将探讨跨境物流优化、支付便利化等务实议题,助力印尼电商市场升级发展。

机制创新:AI精准对接的务实保障

为提升合作效率,活动将创新采用“AI智能配对+线上线下融合”的对接模式。会前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匹配;现场设置一对一对接专区,企业可围绕技术研发、跨境制造、市场拓展等内容深入交流;峰会线上平台同步开设洽谈专区,打破时空限制,为未能到场的中外方企业提供沟通平台与合作机会。

通过“数字赋能+线下深耕”的模式将有力推动合作意向有效转化,预计本次活动将促成双方新能源、数字经济、制造业领域的务实合作项目,让企业合作从“面对面”走向“手拉手”。

区域协同:三省区市联动的开放优势

两场活动将凸显北京、浙江、广西三省区市协同开放发展优势。北京以数字经济、新能源、现代医疗为支撑,为中马合作注入技术创新动能;浙江凭借民营经济活力与跨境电商经验,助力中印尼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广西则发挥区位优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政策红利,为两场活动提供优质平台服务。

两场活动创新了政治经济中心(北京)+数字经济高地(浙江)+东盟开放门户(广西)三省区市的联动发展模式,既发挥了各省区市产业特长,又形成了面向东盟的通道合力。三方将以活动为契机,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能级,让更多企业共享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机遇。

当前,两场活动的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政企报名热度持续攀升,敬请期待!

 作者: 记者 杨思悦 | 来源: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