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华侨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运动,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纪念华侨抗战功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推出《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以真实历史讲述呈现海外华侨伟大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
他们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儿女,也是跋涉万里救国图存的归国者。海外华侨与祖国共同写下的抗战记忆,映照了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凝聚奋起、奉献牺牲直至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这些穿透八十载的历史回响仿佛在诉说: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中华儿女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

第五集:
《我愿捐献最后一元以拯救祖国》(下)
中国是我的母亲
人类是没有不爱其母亲的
只要中国不亡
我愿意捐献最后一元钱以拯救祖国
正如美国华侨简夫人所言
海外侨胞以义捐、义演、义卖
侨汇、认购国债等方式捐款捐物
有富商巨贾
有卖瓜子的小贩
有洗衣的佣工
有卖冰淇淋筹款的孩子
有捐出全部养老钱的老人
只因
“能以区区微金,敬献祖国
实是无上光荣”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物资匮乏,广大华侨节衣缩食,踊跃捐献战争物资。据资料显示,抗战全面爆发后5年内,美洲华侨捐救护车200余辆,马来西亚、缅甸华侨捐献卡车300余辆,加拿大温哥华侨胞发起“坦克车救国大运动”。
1937年到1942年,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极大充实了中国空军的力量。至1940年,南洋华侨为国捐献各种棉衣700多万件,夏衣30万套,军用蚊帐8万顶。战时,药品属于紧缺物资。非洲华侨捐了一架当时属于先进仪器的X光机。金鸡纳霜是印尼特产、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据不完全统计,印尼华侨在抗战期间共捐金鸡纳霜约1.17亿粒,不知道挽救了多少前线将士和同胞的性命。

△央视截图
除了捐赠,华侨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积极投资祖国大后方。著名侨领陈嘉庚、胡文虎、侯西反、庄西言等都积极鼓励华侨回国投资。陈嘉庚说:“我们如果终日只知赚钱,不知救国,纵然发了财,但是做奴隶,做亡国奴,发了财有什么用。”
陈嘉庚、侯西反、郭兆麟等原拟在新加坡投资建立制药厂,但是考虑到海外捐献药品长途运回国内,既不安全,又难以保证时间,便于1941年将资金移入国内,合资创建重庆制药厂。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提炼药厂,可生产91种军需药品,为解决前线士兵药品紧缺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华侨捐款捐物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巨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捐款对补充抗战军费消耗,填补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稳定国家币值,支撑战时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华侨所捐物资,帮助祖国克服了物资匮乏的严重困难,温暖了抗日军民的身心,也鼓舞了杀敌士气。
来源:深圳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