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华侨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运动,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纪念华侨抗战功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推出《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以真实历史讲述呈现海外华侨伟大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
他们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儿女,也是跋涉万里救国图存的归国者。海外华侨与祖国共同写下的抗战记忆,映照了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凝聚奋起、奉献牺牲直至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这些穿透八十载的历史回响仿佛在诉说: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中华儿女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
第十一集:
《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下)
一大群漂泊异乡的中华儿女
为祖国竭力奔走呼喊
拳头、声音、文字……
都是救国的武器
我们凝聚在一起
因为召唤不可抗拒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一批归国华侨以记者身份奔赴战地,用文字、摄影作品将真相传向四方,也将民族精神投向更远海外。辜俊英和黄薇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天我们来说说华侨女记者黄薇的故事。
黄薇,191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她曾赴日留学,考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并积极参与进步学生组织。抗战全面爆发后,她辗转东南亚,在新加坡成为《星洲日报》特派记者。
1938年,她进入武汉前线,随后应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之邀前往延安。她在延安受到毛泽东多次接见,并在一次宴会上表示希望留下参加革命,她后来在回忆录《风雨人生》中记录了毛泽东对她的建议:“作为一个华侨记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海外侨胞作宣传报道,使他们了解祖国的情况,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这也是为祖国抗战做出的贡献。”毛泽东的话黄薇牢记于心。
她随陕甘宁慰问团深入敌后,历时三个月,跨越数千里,深入晋察冀等根据地40多个县,采访八路军高级将领聂荣臻、贺龙、萧克、左权等,她在伤兵营地结识白求恩医生,听他讲述前线缺药、缺设备的窘境,白求恩叮嘱她:“一定要告诉海外同胞,八路军急需医药物资。”黄薇记下嘱托,写出感人肺腑的通讯报道《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发表于《星洲日报》,在海外华侨圈引起强烈共鸣。
黄薇以战地为纸、敌后为笔,写下百余篇通讯,这些报道在《星洲日报》《星洲晚报》等媒体连载半年之久,多家华侨媒体争相转载。无数侨胞从她的笔下第一次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清晰看见一个正在奋起反击的祖国。多年后,萧克将军为她题词:“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
来源:深圳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