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横琴)揭牌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横琴)揭牌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横琴)暨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揭牌仪式9月15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该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也是优化合作区人才服务生态,建强“琴澳联动、全球引才”品牌的重要载体。  

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在致辞中表示,合作区始终牢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探索“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下的人才工作创新。未来,合作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人才心之所向、才有所展的创新创业热土。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横琴)暨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揭牌仪式现场。关铭荣 摄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刘剑莉表示,本次驿站和窗口的揭牌,标志着“2+4”布局的关键一环落地,整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横琴)面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基础人才等群体,在住宿保障方面,不同类别人才每年可享受1-10天的免费住宿,解决“落脚难”问题;在创业支持方面,提供免费预约的共享办公空间,同步对接投融资、商务配对资源,为创业团队搭好“舞台”。

此外,在人才交流方面,全年将开展多场人才特色活动,包括“横琴职场赋能行”提升求职技能、“高端人才洞见行”对接产业资源、“政策全景解读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政务服务方面,则让人才“少跑腿、好办事”。人才还可通过合作区企人中心“琴爱企”小程序,实现“查政策、找空间、约住宿、提诉求”的无纸化线上操作。

合作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设立于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85号窗口,将针对在合作区创业、就业、生活的高层次人才及国际人才提供包括商事、税务、法律、出入境等40余项的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保障。(中新网 邓媛雯)

广东出台23条举措加快入境游发展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9月11日消息,该省多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推出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推进航旅深度融合、丰富入境游产品供给、完善入境旅游综合服务等六方面23条举措。

上述文件明确,广东要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优化设置境外游客入境查验通道,营造便捷舒适的通关环境,用好用足外国人24/240小时过境免签和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政策;推动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星级旅游饭店等按照标准完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指导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无门槛向含入境游客在内的各类群体开放服务,让入境游客更深入参与广东文旅体验。

  同时,该文件显示,广东将持续推广“即买即退”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鼓励引导更多商户成为退税商店;支持省内国际机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入境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在线预约、移动支付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支付便利化,持续扩大重点交通枢纽、大型商圈、重点文旅场所等场景受理境外银行卡商户及受理设施覆盖面。

  广东还提出,要丰富入境游产品供给,打造两三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全面提升滨海旅游,打造一批“跳岛游”、湾区海上“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支持拓展境内外海洋旅游线路和产品,探索开展国际邮轮在港停泊“静态游”等多种类旅游新业态,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东接待入境游客393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87.8亿元(人民币,下同),入境游客人均消费2512.8元,各项指标均超过去年同期。(中新社 程景伟)

广东清远星子豆沙饼:海外游子寻味乡愁

“嫩滑醇香,入口即化,这是星子豆沙饼独特的家乡味道。”时近中秋,旅居日本的广东清远青年黎小美,专门委托亲友订购星子豆沙饼。她说:“看见它,就会勾起对家乡的记忆。”

星子豆沙饼,又称星子月饼,是广东清远连州市星子镇传承数百年的传统美食。相传元朝时期,当地百姓将豆沙馅料烤制成饼,在中秋节时互赠以传递乡情,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星子豆沙饼精选农家红豆,采用纯手工制作,需经过选料、炒馅、包制、烘烤等20余道工序。”星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星子豆沙饼的制作技艺已于2024年被列入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星子镇,中秋应节的豆沙饼店铺林立。在制饼工坊里,星子人正忙碌地熬豆沙、擀饼皮、刷蛋液,用传统特制木模压成花式饼型,经过20多分钟的烘烤,新鲜出炉的星子豆沙饼色泽金黄、皮薄香软。专程回乡订购星子豆沙饼的澳门乡亲黄炳华说:“这纯正的家乡味道,是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星子豆沙饼的制馅是最核心环节,其细分为选豆、洗豆、熬煮、去皮、取沙、脱水、炒制等工序。”星子豆沙饼制作技艺传承人曹俊辉介绍,秘诀是柴火烧锅,采用本地纯花生油,精准调味,并持续翻炒2小时且不能停手,这样才能炒制出乌黑铮亮、香甜细腻的豆沙馅,特别考验制作人的匠心和技艺。

曹俊辉说:“我从小就学习星子豆沙饼的制作技艺,大学毕业回乡经营家族的‘百年老字号’店铺。现在每天清晨6点开始制饼,日产2500多个,一半在店铺现制现卖,一半通过快递销往外地客户。”

星子镇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明清时期是粤盐北运的重要码头,如今已发展成为粤北湘南农产品的集散地。百年来,这里商旅往来频繁,也将星子豆沙饼带向周边地区,成为粤湘两省众多百姓的中秋传统美食。旅居海外的清远籍乡亲,更以中秋品尝星子豆沙饼来慰藉乡愁。

旅居澳大利亚的清远籍华侨聂华,每年都会订购几十盒星子豆沙饼。她说:“虽然在澳大利亚有很多款月饼,但我最想念还是家乡的味道,那是对家乡的思念。”

“小时候,外婆每年中秋都会送来星子豆沙饼,那味道让我记住了家乡。”香港青年黄家强说,他长大后,每年都亲自订购几十盒星子豆沙饼寄往海外,让亲友们留住这份乡愁的记忆。

星子豆沙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周学斌介绍,今年推出的陈皮豆沙、椰蓉豆沙和绿豆沙等创新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一位旅居泰国的华侨通过微信向周学斌表示:“我尤其喜欢不同风味的星子豆沙饼,每年都会订购,并带到香港、泰国和西班牙。”

星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星子镇将持续提升星子豆沙饼的品牌影响力,让这一“老字号”焕发新光彩。(中新社 张璐)

“潮韵”遇见“泰缘” 汕泰情深共谱一家

“中泰一家亲”系列展示活动之“潮韵泰缘”文化展9月11日在广东汕头开幕。主办方 供图

“中泰一家亲”系列展示活动之“潮韵泰缘”文化展9月11日在广东汕头开幕。泰国潮州会馆、泰华进出口商会,汕头市侨商会、汕头进出口商会、泰国归侨等海内外嘉宾参加活动。

本次文化展为期11天,在具有“岭南第一侨宅”美誉的陈慈黉故居举办。活动以“中泰一家亲”为主题,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形式展示两地建筑、民俗、美食领域的互鉴成果,讲述潮籍华侨在连接中泰文化、促进友好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

泰国驻广州总领事沈勇俊在开幕式上称,中泰两国正是依托华侨华人这条血脉纽带,两地往来密切、贸易繁荣发展、互信不断深化以及泰中商贸蓬勃生长,期望通过展示泰国美食、庙宇、建筑中的中华元素,彰显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及生活风貌与泰国社会的相融相通。

华侨实业家陈慈黉后人香港乾泰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延龄9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潮韵”悠长,是故乡的深情呼唤;“泰缘”深厚,是第二故乡的温暖拥抱。本次文化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情感的共鸣。期待让更多朋友深入了解中泰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共同珍惜并传承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

开幕式上,英歌舞、泰拳、麒麟舞等极具两地文化特色的表演轮番上演,同时还启动中泰学生短视频大赛征集活动,在分享见闻中增进中泰青年文化互信。现场美食摊位,让海内外宾客直观感受两地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汕头市外事局局长李鸿钊称,“中泰一家亲”是水乳交融的血脉相连,是难分你我的情感相亲,希望以此次文化展为契机,持续深化民间友好,共同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汕头与曼谷于2000年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25年来两市在经贸投资、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紧密。2025年广东潮剧院在曼谷演出10天,场场爆满。两市市长率团互访,并在汕头和曼谷种下两棵友谊之树。汕头市中医医院与曼谷三家医疗机构签署姐妹医院合作协议。(中新网 李怡青)

柚好柚甜 香飘海外

一箱箱打包好的三红柚由传送带送上货车。

金秋九月,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园里,一颗颗金黄饱满的蜜柚压弯了枝头。清晨的柚园天气微凉,柚农们踏着露水穿梭林间,手法娴熟地采摘已成熟的蜜柚。

今年梅县蜜柚品质较好,甜度、成熟度更高。

走进松口镇洋坑村的百亩蜜柚种植园,种植户李维昌正在忙碌地组织采收。“今年的蜜柚品质比去年好很多,得益于闰六月带来的额外生长期,甜度、成熟度都比去年高,产量也会比去年增加。”他笑着说,“七月初就有订单了,现在大概预订了80%。”

李维昌是当地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2016年,他从深圳返乡创业,在父母近40年种植经验的指导下摸索学习,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2020年,李维昌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他经营的农场在优质金柚园评比中被评为“梅县区十大优质金柚示范园”。2021年,李维昌又被列为“农村致富好能手”。

梅县蜜柚品质优良,远销海外。

在梅县区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的分拣中心,工人们熟练地将柚子按大小、品质分类,一箱箱打包好的三红柚由传送带送上货车,准备运往各地销售。

据松口镇大黄村产业村长廖志君介绍,他们自七月底就开始做外贸出口,白柚的出口量较大,截至目前,今年已出了50多条货柜,共1000多吨。

梅县区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分拣包装。

如今,梅县蜜柚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更香飘海外。李维昌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后将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帮扶农民增产增收,做农村致富的带头人。”(“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文:刘明心 图:杨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