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妇女峰会启幕在即,中国经验如何为世界赋能?

今明两天(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将在北京举行。30年前,同样在北京,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而此次峰会将为促进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盛会在即,总台《面对面》专访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她期待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我们追求的男女平等

是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

今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也是中国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30周年。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全面展示中国践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丰硕成果。数据显示,6.9亿中国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2024年高校在校生女性占比超过一半,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

这些年,像航天员、歼击机飞行员、顶尖科学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但全球女性在工程技术、数学和科学领域所占比例仍不高。

在郭晔看来,专业素质不应有性别标签。女孩容易受到偏见暗示,同时科研领域的研究,需要持续辛苦地付出,如果环境支持做得不够,也会让很多女性望而却步。中国已经注意到并出台国家政策,来支持女科学家的发展,让她们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拥有法学专业背景的郭晔,直接参与过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政策的出台,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婚姻法、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以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亲历和见证了妇女权益保障这几十年的发展进程。

郭晔表示,我们追求的男女平等,不是绝对数量的50%比50%,也不是要一个不合理的特权,而是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当女性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非常匹配时,放下性别偏见,给她公平的机会,她就能崭露头角。”

经济脱贫、健康脱贫、教育脱贫

农村妇女的命运发生巨大改变

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打开了中国妇女连通世界的新窗口。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确定了妇女发展的12个重点关切领域,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战略目标和行动方向。

中国政府作为率先作出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49个国家之一,在世妇会开幕式上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北京世妇会所宣示的精神在世界催生了积极变化,2015年,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发表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4416万农村妇女摆脱绝对贫困。

  • 截至2020年,我国累计对1021万名贫困妇女和妇女骨干进行各类技能培训; 
  • 2023至2024年,“雨露计划”共资助63.2万名妇女接受职业教育;
  • 始于1989年的“春蕾计划”,累计募资34.4亿元、资助女童436万人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

郭晔表示,脱贫不仅仅是经济脱贫,还要健康脱贫、教育脱贫,在增加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脱贫。“现在,很多新型的女农民,高素质的女农民,已经会操作无人机播种,电商直播里很多活跃的也是农村的妇女。教育带给农村妇女发展,面貌的改善、能力的改善,自信的提升。”

生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倡导男性更多地承担育儿责任

目前,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包括颁行首部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连续制定实施四个周期妇女发展纲要,建立涵盖2400余项指标的性别统计监测制度。

在职场上,有些企业并不是很愿意雇用年轻女性,因为女性要经历孕产、产后恢复,甚至在漫长的日常的生活中,要哺育养育孩子,会牵扯到很多精力。

郭晔表示,理想的状态是,企业雇用育龄女性的成本应该得到合理的分担。“最好是政府财政、社会共济、保险基金,企业、家庭都能够做一定的分担。大家要从意识上真正认识到,生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十四五”的时候,我国设置了父母育儿假,让男性能够参与到育儿的工作中,郭晔也倡导,男性更多地承担育儿,这不仅是责任,也能让男性获得成长,帮助他们人格完善。

三十载光阴流转,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然而,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全球尚有超过6亿妇女和女童深陷冲突战乱,20亿妇女和女童缺乏社会保障,近10%的妇女和女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当今世界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的挑战仍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