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垃圾分类(安塔拉通讯社 / 亨德拉・努尔迪亚扬 / 新闻稿)
雅加达(安塔拉通讯社)—— 印尼公共工程与住房部表示,该国政府强调垃圾分类是建设 “以人为本” 城市的关键举措。
印尼住房总局秘书迪安・伊拉瓦蒂(Dian Irawati)于周一在此间指出:“一座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智慧城市,其体系建设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从精准规划到培养家庭良好习惯,缺一不可。”
她着重强调,基础设施唯有在民众行为习惯转变的支撑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从早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习惯至关重要。
伊拉瓦蒂透露,印尼每年产生 6800 万吨垃圾,这一问题自 2021 年起便持续存在。她同时警示,露天垃圾填埋场的泛滥使用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风险,其中包括甲烷。
为解决此类问题,政府制定目标:到 2029 年实现全国垃圾管理全覆盖,并为此推出多项核心举措,具体包括:对 343 个尚未达标的垃圾填埋场的运营许可进行审查;从家庭层面入手,推动早期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这些举措还包括采用卫生填埋模式,通过科学、环保的方式进行垃圾管理。
印尼公共工程与住房部长多迪・汉戈多(Dody Hanggodo)强调,地方政府需坚定承诺,通过创新性举措推进可持续垃圾管理,并动员社区参与,以实现垃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汉戈多以两个成功案例为例:泗水市贝诺沃垃圾填埋场(Surabaya’s Benowo Landfill)成功将垃圾转化为电能;班尤马斯垃圾填埋场(Banyumas Landfill)则利用垃圾衍生燃料(RDF)生产堆肥。
该部长表示,根据《2025-2029 年国家中期发展规划》,政府目标是实现 38% 的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设定这一目标的目的在于防止垃圾填埋场容量过剩 —— 据预测,到 2045 年,印尼全国垃圾年产量将达到 8200 万吨。
此外,根据环境部的建议,露天垃圾填埋方式必须立即停止,因其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
部长还强调,所有地区都需持续推行 “再利用、减少使用、回收利用”(3R)倡议。
对于日垃圾产量超过 1000 吨的大都市,该部建议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而其他城市则应推广综合填埋法或卫生填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