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罗瓦利工业园语言互通计划成效显著 三千余员工跨越文化鸿沟

莫罗瓦利讯 莫罗瓦利工业园(PT IMIP)近年来持续推进一项大规模语言互通计划,通过系统性开展印尼语与中文双向培训,有效促进了中印尼员工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工作协作。截至2025年9月,该项目已吸引约3,600名员工参与,成为印尼工业园区跨文化管理的成功范例。

双向语言培训构建沟通桥梁

自2022年起,由青山集团人力资源培训部管理的语言培训项目在工业园内稳步推进。据了解,中国员工的印尼语课程于2022年4月率先启动,印尼员工的中文课程随后于2022年5月开设。

数据显示,经过三年多发展,该项目已形成相当规模:约1,500名印尼员工参加了中文课程,同时约2,100名中国籍员工学习了印尼语。每期课程每周上课两次,每次四小时,采用线下教学模式,确保学习效果。

来自PT Zhao Hui Nickel的教师朱丽塔介绍:“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我们从基础发音、日常交流开始,再通过工作场景中的实际对话巩固所学,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很受员工欢迎。”

实质激励提升学习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IMIP园区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园区为通过中文水平考试(HSK)的员工提供语言技能、沟通、交通及住房津贴。青山集团人力资源培训副经理赛南·萨尼表示:“语言能力越高,补贴也越高。这不仅体现了激励机制,更直接提升了沟通效率与工作生产力。”

28岁的印尼员工米辰·克里斯蒂安·苏伦图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分享道:“以前我经常难以向中国主管表达想法。现在我能顺畅交流,信心也更足了。”这一转变正是园区推行语言互通计划的初衷。

拓展培训渠道深化合作内涵

自2023年起,青山集团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选派约300名印尼员工前往中国多所高校学习中文,沉浸式体验语言环境。同时,所有外籍员工被要求参加印尼语课程,课程内容参考印尼教育与文化部制定的“对外印尼语教学项目(BIPA)”标准。

赛南副经理强调,印尼员工学习中文并非强制要求,而是一种“拓展职业路径、深化合作关系的战略机遇”。他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印尼语培训覆盖范围,提升教学质量,使培训成果更具实效。”

打造跨文化管理示范案例

IMIP园区管理层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营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谐性和专业化的工作环境,使之成为印尼国家级工业园跨文化培训的示范案例。

一名培训团队成员对此深有体会:“语言互学让我们彼此更理解、更高效。这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桥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合作日益深入,莫罗瓦利工业园的语言互通计划正为两国产业合作提供可借鉴的跨文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