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语言架桥 心相通——记印尼苏门答腊岛首所孔子学院揭牌
新华社记者李富玉
23日的巴东国立大学校园,阳光灿烂,椰影摇曳。当天上午,在校园礼堂内,来宾们济济一堂,庆祝印度尼西亚第十所孔子学院、苏门答腊岛首所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这所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巴东国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将为占全国人口超过五分之一的印尼第二大岛带来新的文化气息,也为中印尼人文交流打开一扇新窗口。
东道主巴东国立大学校长克里斯马迪纳塔在致辞中说,孔子学院的设立对学校乃至整个苏门答腊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平台,印尼学生将系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这不仅能提升中文教育质量,也将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巴东孔子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两所院校、两国教育交流史上的重要时刻,更是架起一座跨越语言、连通心灵的文化桥梁。”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参赞陈武说,中印尼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孔子学院的设立将帮助印尼青年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绽放亮丽光彩。
同日,中国学研究中心也在巴东国立大学揭牌。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表示,教育与人文合作是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重要纽带,希望孔子学院成为连接两国青年的桥梁,让更多年轻人在语言与文化交流中相知相亲。
谈及孔子学院正式揭牌,巴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印尼方院长加内夫里难掩激动。“这件事我期盼已久,如今终于实现了。”他说,学校每学期约有50个中文班、约2500名学生选修中文,但长期存在师资短缺问题,孔子学院的成立将缓解教师不足的困境,也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加内夫里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不断增长,对懂中文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对印尼学生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遇。”
“孔子学院不仅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也让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在这里不仅能学习语言,还能体验中国文化,同时我们也能向中国朋友介绍印尼文化,实现真正的文化互学互鉴。”加内夫里说。
“我很喜欢中文的发音和书写方式。有了孔子学院,我们学习会更加系统,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巴东国立大学学生阿尔多·索纳塔选修了中文课程,他说,身边有很多同学选修中文课,“如今掌握中文,在求职时确实更具竞争力”。
正如陈武所言:“语言是文明的载体,交流是友谊的根基。”在苏门答腊岛,这座新成立的孔子学院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更是一座友谊与理解的桥梁,连接着中印尼两国青年,共同谱写文化互学互鉴的新篇章。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