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KPK 接管西努沙登加拉非法金矿案 涉 1.08 万亿盾年损失及中国公民参与

近日,印尼反贪委员会(KPK)正式接管西努沙登加拉省非法金矿案。该案件此前由印尼环境和林业部执法局与西努沙登加拉省环境与林业局自 2024 年起主导处理,KPK 的介入源于案件涉嫌国家公务员与企业勾结,且涉及巨额国家损失与严重环境破坏,标志着该案调查从 “非法采矿查处” 升级为 “腐败与非法行为联合侦办”。
据披露,涉事非法金矿位于西努沙登加拉省,规模与危害显著:日产量高达 3 公斤黄金,按市场价值估算,每年给印尼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1.08 万亿盾。采矿活动覆盖约 26 个地点,涉及 89.19 公顷森林区域,其中部分区域还重叠在其他公司合法持有的 172 公顷金矿开采许可证范围内,存在 “非法侵占合法采矿权” 的双重违规问题。
从调查背景看,KPK 接管此案的核心原因是 “怀疑有国家公务员与企业深度参与非法活动”。事实上,早在 2024 年 10 月 4 日,环境和林业部执法局已联合 KPK 对该非法金矿实施查封,当时案件已进入初步调查阶段,明确的调查对象达 18 人,涵盖三类主体: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非法矿工、协助其在当地开展非法采矿的印尼人员,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县政府、省政府的相关公职人员,凸显案件 “跨境非法活动 + 本地权力寻租” 的复杂属性。
目前 KPK 已启动深化调查,对多名证人进行了询问,但出于案件侦办保密需求,未透露证人具体身份及询问细节。案件关键证据显示,涉事非法矿工(含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人员)长期使用重型机械进行采矿作业,并违规使用汞、氰化物等有毒物质处理矿石,不仅严重破坏 89.19 公顷森林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对周边土壤、水源造成持久性污染,威胁当地居民健康与生态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此案还存在 “监管处理矛盾”:此前印尼环境和林业部曾试图通过 “发放采矿许可证” 的方式,让部分非法采矿活动 “合法化”,以简化处理流程;但 KPK 的介入表明,该案并非单纯的 “无许可采矿”,而是隐藏着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单纯 “合法化” 无法解决核心的权力寻租问题。KPK 明确表示,接管此案的目标是 “深入调查国家公务员的潜在参与行为,彻底厘清利益链条,依法追究所有相关方的责任”,既打击非法采矿,也整治背后的腐败漏洞。
截至发稿,KPK 尚未公布案件的具体侦办时间表及更多涉案人员信息,但此案已成为印尼近年来 “跨部门联合打击跨境非法采矿 + 腐败” 的典型案例,既体现印尼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视,也为后续处理类似 “跨境非法活动与本地权力勾结” 案件提供了监管协同的参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