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内省男子国家公园遇苏门答腊虎袭击 反击幼虎后惊险逃生

北干巴鲁讯 日前,廖内省北干巴鲁地区一名男子在当地国家公园传统区域活动时,遭遇两只苏门答腊虎伏击袭击。该男子通过反击幼虎成功挣脱,最终带伤逃生,目前已被送往医院接受重症治疗。野生动物保护机构(BBKSDA)已介入调查,并提醒周边居民警惕老虎栖息地周边安全。
据受害人描述,事发时他正在国家公园内的河流区域采集树脂 —— 这是当地居民在传统区域的常见生产活动。过程中,两只苏门答腊虎突然从隐蔽处冲出伏击:一只成年虎直接扑咬其左脚踝,另一只幼虎则同步攻击其右膝盖,导致男子瞬间失去行动平衡。危急时刻,男子本能反击,猛击幼虎面部,迫使幼虎后退;成年虎见状随即松开对左脚踝的撕咬,男子趁机摆脱老虎纠缠。
挣脱后,该男子强忍双脚伤势,徒步前往最近的村庄求助。村民发现其伤口严重、失血较多,立即协助联系医疗救援,最终将其送往廖内省当地医院。经诊断,男子左脚踝存在深度咬伤,右膝盖有抓伤与肌肉损伤,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
针对此次袭击事件,廖内省野生动物保护机构(BBKSDA)展开初步研判。机构负责人表示,从两只老虎的行为模式推测,成年虎极有可能在带领幼虎进行捕猎训练,受害人进入的区域属于苏门答腊虎的自然栖息地,人类活动与老虎觅食轨迹重叠,最终引发冲突。该负责人已前往医院探望伤者,详细了解袭击过程,为后续栖息地监测提供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苏门答腊虎是印尼特有的濒危物种,仅分布于苏门答腊岛,目前野外种群数量不足 400 只,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Ⅰ,受严格保护。此次人虎冲突也反映出 “人类传统生产活动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的现实矛盾 —— 国家公园传统区域允许居民进行采集、耕作等低干扰活动,但随着老虎活动范围的动态变化,冲突风险有所上升。
廖内省 BBKSDA 已通过当地政府发布安全提醒:呼吁居民在国家公园及老虎栖息地周边活动时,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进入植被茂密、视野较差的区域;若发现老虎踪迹,需保持冷静并缓慢撤离,切勿惊扰或挑衅;同时需注意观察周边是否有老虎活动痕迹(如爪印、粪便等),提前做好安全防范。
截至发稿,BBKSDA 已加强对事发区域及周边的巡逻监测,通过红外相机追踪两只老虎的活动轨迹,避免再次发生人虎冲突。机构同时表示,将联合当地社区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平衡居民传统生产需求与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保护,减少此类安全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