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加达讯 新加坡 Equator Renewables Asia(ERA)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子公司 CRE 国际(CREI)日前正式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联合开发总规模达 2.1GW 的清洁能源项目 —— 包含 900 兆瓦太阳能发电站与 1.2 吉瓦时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建成后,其中 400 兆瓦交流电将通过海底电缆直供新加坡,成为新加坡跨境清洁电力进口体系的关键支撑。
项目核心:分工明确的跨境能源合作样板
根据协议,双方将构建 “发电 – 储能 – 输电” 全链条协作模式。CREI 作为中方执行主体,将全面负责发电侧投资、建设与运营,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的铺设、1.2GWh 储能系统的集成调试,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ERA 则聚焦输电环节与采购协调,负责海底电缆的规划建设,以及与新加坡电力市场的对接,确保清洁电力顺利并入新加坡电网。
从技术配置看,项目针对东南亚热带气候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光伏组件选用抗高温高湿的高效单晶硅电池,储能系统采用液冷式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充放电效率超 92%,并具备平滑光伏出力波动、应对电网负荷峰谷的双重功能。负责项目设计的中国核工业新能源设计院工程师透露:“1.2GWh 储能系统相当于为新加坡储备约 4 小时的应急供电量,可有效缓解其电力进口依赖单一通道的风险。”
项目预计 2026 年启动主体工程建设,2029 年全面完工并投入商业运营。目前,项目已被纳入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批准的 “跨境清洁电力进口持牌企业名单”,成为 6 家具备向新加坡输送低碳电力资质的项目主体之一。
政策锚点:契合新印能源战略协同需求
此次合作恰是新加坡与印尼两国能源政策深度协同的产物。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数据显示,该国计划到 2035 年实现 6 吉瓦低碳电力进口规模,占全国能源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以支撑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而廖内群岛作为印尼离新加坡最近的能源开发区域,凭借地理区位优势,成为新印跨境能源合作的核心承载地。
今年 6 月,新加坡与印尼已达成共识,明确在廖内群岛布局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将其打造为 “跨境清洁能源贸易配套基地”。此次 900MW 光伏储能项目的落地,正是该共识的首个大型产业化项目。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可再生能源司司长表示:“项目不仅能为印尼带来约 12 亿美元的投资,还将带动廖内群岛清洁能源产业链发展,预计创造 800 余个建设岗位与 200 余个长期运维岗位。”
对新加坡而言,该项目的 400MW 供电量将占其 2035 年进口目标的 6.7%,且光伏与储能结合的模式能规避传统火电进口的碳排放问题。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主席陈庆文指出:“与印尼的清洁能源合作,是我们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这种‘邻国发电、跨境输送’的模式,既保障能源安全,又能降低转型成本。”
区域价值:东南亚能源互联的关键实践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5 年东南亚能源展望》中特别强调,东南亚地区要满足 2030 年新增的 300GW 电力需求,必须加速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并网,并推进区域间电网互联,而海底高压直流电缆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支撑。
此次新印中三方合作的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项目采用的 ±320 千伏海底直流电缆,将跨越约 150 公里的马六甲海峡南部海域,输电效率可达 95% 以上,为东南亚跨境能源互联提供技术范本。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助理、CREI 董事长表示:“作为中国核工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CREI 将把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印尼的资源优势、新加坡的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区域能源合作的标杆项目。”
业内分析认为,该项目的示范效应有望带动更多跨境能源合作落地。目前,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均在推进与邻国的清洁能源互联计划,而印尼廖内群岛凭借此次项目建立的产业链基础,或将成为东南亚 “清洁电力枢纽”。随着项目推进,预计未来 5 年内,廖内群岛还将涌现更多光伏、风电及储能配套项目,形成总规模超 5GW 的清洁能源基地,为区域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