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也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帮助更多的华人。”2025年9月30日晚,在悉尼斯特拉斯菲尔德市议会大厅,新当选的市长蔡定杰面对镜头,用带着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平静地说道。
这位从福清乡村走出的华人,成为了斯特拉斯菲尔德建市140年来的首位福建籍市长。而在这个悉尼内西区著名多元文化社区,华人占5.9%的版图上,福建子弟终于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央。
从巧克力厂搬运工到悉尼市长,福清人蔡定杰的三十年澳洲奋斗史,正是海外福建人从谋生到参政的缩影。

No.01
福建人的全球版图,从闽江口到悉尼湾
或许你还不知道,全球华人华侨约有6000万,福建籍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资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几个世纪以来福建人勇闯世界的缩影。从马六甲海峡到纽约唐人街,从伦敦金融城到悉尼唐人街,有商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
老一辈的中国人在多年以前,掀起了“下南洋”的风潮。很多海外华人都知道,随便和一个福建人聊天,就能发现对方的亲戚朋友遍布世界各大洲。现如今,祖籍福建的移民数量已经远远超越了广东,成为了东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华人群体!除了移民数量多以外,很多东南亚领导人祖籍也是福建。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王鼎昌、菲律宾第一位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多次承认自己华裔血统的印尼总统瓦希德…福建人在全球的政治影响力,早已悄然成型。
而蔡定杰的当选,为这幅福建全球版图增添了又一个重要的坐标——澳大利亚悉尼。这条从闽江口到悉尼湾的路,他走了整整三十年。
No.02
福清子弟的起点,海头村的求学岁月

蔡定杰出生于福建福清市上迳镇海头村一个普通家庭。福清,这个位于福建省东海之滨的县级市,以其深厚的侨乡文化闻名。“井深船不过,山高鸟飞渡”的民谣,道尽了福清人生来就要闯荡的命运。
童年的蔡定杰在海头村度过了他的小学和初中时光。那时的福清,已经能感受到浓郁的海外气息——侨汇建起的新楼房、回乡探亲的华侨带来的新奇物品,都在默默塑造着年轻一代的世界观。
“男孩子,总要出去见见世面。” 这成了许多福清家庭对子女的期望。怀着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蔡定杰发奋学习,于1979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那时的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尤其是从农村走入大城市的青年。
四年的大学生活拓宽了他的视野,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福州邮政局工作。这在当时是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福建人骨子里那股“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已经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No.03
闯荡澳洲,从社会底层开始的奋斗

1990年,蔡定杰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赴澳大利亚留学。那个时候,自费留学对普通中国家庭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福建人特有的胆识和家族支持,让他踏上了南半球的土地。他进入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攻读学业,面对的却是语言、经济和文化多重压力。
“白天在巧克力厂搬运货物,在街头推销保险,晚上埋头写论文。” 这成了他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悉尼的工厂里,这个来自福清的中国留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起,从事着最基础的体力劳动。一箱箱巧克力的重量,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一次次被拒绝的保险推销,磨练着他的韧性。
福建人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和适应能力,让他在艰苦环境中找到了生存之道。他不仅完成了学业,更积累了在澳洲社会生存的宝贵经验。
那个年代的澳大利亚,华人群体还相对封闭,主流社会对亚洲移民仍存有偏见。但像蔡定杰这样的新移民,正在用他们的坚韧和勤奋,默默改变着这个国家的面貌。
No.04
扎根社区,三十年的公益长跑

福建人有个特点:自己站稳了脚跟,就一定要帮助后来者。这一点在蔡定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完成学业后,他没有选择远离华人社区,而是主动投身其中。凭借着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对中澳文化的了解,他开始帮助新来的福建老乡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租房、找工作、办理证件、孩子入学。
“那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帮人搬家。”蔡定杰后来回忆道。从最初的个人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社区服务。他先后担任悉尼福清同乡会会长等职务,将这些社团从单纯的联谊组织,转变为互助帮扶的平台。在他的推动下,同乡会成立了应急救助基金、法律咨询小组、就业服务网络等。
他的公益之路超越了华人社区,延伸至更广阔的国际人道主义领域——中国台湾台风灾害、闽清水灾、印尼爪哇火灾,他都慷慨解囊,并动员社区力量伸出援手。这些看似与政治无关的社区工作,实际上为他日后参政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民意信任。
No.05
进军政坛,从议员到市长的华丽转身

华人参政,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尽管澳大利亚号称多元文化国家,但华人要在政治上获得认可,仍需付出加倍努力。
2021年12月,蔡定杰迈出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当选斯特拉斯菲尔德市议员。这一结果看似突然,实则是他过去几十年社区工作的自然延伸。
斯特拉斯菲尔德市是悉尼内西区的一个多元化社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根据2001年的人口统计,该市总人口中46%为澳洲本地出生,48%为海外移民,其中华人占5.9%。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各族裔如何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成为市政管理的核心议题。
当选议员后,蔡定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城市发展,以包容的态度凝聚多元声音。他不仅关注华人社区的需求,更着眼于整个行政区的发展。
2024年5月,他当选为副市长,成为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福清人。而2025年9月30日的市长选举,则是他政治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No.06
为何是福建人?闽商精神与政治智慧的融合

蔡定杰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福建族群海外发展的必然。福建人自古以来就有出海经商的传统,闽商精神的核心是“敢闯敢拼、合群团结、恋祖爱乡”。这些特质在政治舞台上同样重要。
从新加坡的福建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到菲律宾阿基诺夫人,再到今天的蔡定杰,他们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福建人特质:务实、坚韧、善于建立社会网络。
与早期华人“赚钱回家”的观念不同,新一代福建移民更注重在居住国扎根发展,参与主流社会事务。从商业成功到政治参与,成为福建侨胞发展的新路径。
蔡定杰在当选后表示:“参政议政,也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帮助更多的华人。”这番话背后,正是福建人“一人带一人,一家带一家”的互助传统在政治领域的延伸。
No.07
华人参政的新时代,从旁观者到主导者

蔡定杰的当选,在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2004年4月16日,华裔曾子崇成为斯特拉斯菲尔德市首位华裔市长,打破了华人参政的天花板。而21年后,蔡定杰以福建籍背景当选市长,则代表了华人参政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从商业到文化,再到政治,澳大利亚华人正在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斯特拉斯菲尔德市作为悉尼内西区的交通枢纽和教育重镇,其市政决策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拥有8个月台的史卓菲火车站是悉尼最大火车站之一,连接内西线、南线、西线等多条铁路线路。同时,该区域汇聚了众多名校,如St Patrick College、Santa Sabina College等,是悉尼的教育重镇。这些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市政领导者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和包容智慧。

蔡定杰的胜选,反映了主流社会对华人参政能力的认可,也标志着华裔选民投票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华人意识到,只有积极参与政治,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身权益。
蔡定杰办公室的窗外,是史卓菲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流。这个被称为“悉尼明珠”的高档别墅区,街道两旁遍布韩语招牌的商场、餐厅及教堂,豪宅建设规模庞大。
作为悉尼内西区的交通枢纽,这里汇聚了多条铁路线路和公交网络,正在建设的悉尼西城地铁也将经过史卓菲北部。
未来一年,这位福建籍市长将主导这个多元化社区的市政规划,他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各族裔居民的生活。从海头村到斯特拉斯菲尔德市政厅,蔡定杰用三十年走完了一条福建子弟的海外参政路。而他的身后,是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特别是2000万福建籍侨胞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