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加里曼丹省计划通过煤炭气化提升能源自主性

东加里曼丹着眼于煤气化以提高能源独立性在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库台卡塔内加拉县滕加拉 ong 塞伯朗(Tenggarong Seberang)的一处煤矿开采现场,重型机械正在作业。煤炭开采仍是该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安塔拉通讯社(ANTARA)/ 安迪卡・瓦尤(Andika Wahyu) 摄

安塔拉通讯社东加里曼丹省三马林达(Samarinda)电 —— 当地一位学者表示,东加里曼丹省正计划借助气化技术,将其丰富的低热量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他强调,该省在增强印尼能源自主性方面具备巨大潜力。
穆拉瓦曼大学(Mulawarman University)热带研究卓越中心研究员阿古斯・维纳诺(Agus Winarno)指出,针对来自巴厘巴板(Balikpapan)和巴朗岛(Pulau Balang)地层的低阶煤所开展的研究显示,这些煤样非常适合转化为合成气(syngas),其平均反应活性超过 83%。
11 月(原文未明确具体日期,此处按上下文逻辑补充 “11 月”)周四在三马林达发表讲话时,阿古斯呼吁在库台盆地(Kutai Basin)开展更深入的煤炭气化研究。他强调,通过优化应用该技术,印尼对进口燃料的依赖程度有望降低。
阿古斯介绍,东加里曼丹省拥有印尼最大规模的煤炭储量,总储量达 118.7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 37%。
在这些煤炭资源中,约 75% 属于低热量煤炭,这为煤炭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机遇。
他表示:“对于低热量煤炭而言,气化技术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
通过煤炭气化工艺,固态煤炭可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气进一步加工后,能生产出甲醇、二甲醚(Dimethyl Ether,简称 DME)、氨以及氢气等产品。
印尼的煤炭增值相关举措受《2020 年矿产与煤炭法》(2020 Mineral and Coal Law)监管,该法律旨在推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
目前,东加里曼丹省有多个煤炭相关项目处于规划或施工前阶段。阿古斯以其中两个项目为例:一是由 KPC 公司(PT KPC)与 KNC 公司(PT KNC)在东库台县(Kutai Timur) Bengalon 地区合作建设的煤制甲醇工厂,该工厂的甲醇年产能目标为 180 万吨;
二是由基德科贾亚阿贡公司(PT Kideco Jaya Agung)建设的煤制氨工厂,年产能目标为 10 万吨;此外,还有由 Multi Harapan Utama 公司(PT Multi Harapan Utama)建设的半焦煤工厂,预计年产量可达 50 万吨。
阿古斯认为,通过进一步开展煤炭气化相关研究并推广应用该技术,东加里曼丹省煤炭资源的全部潜力将得到释放 —— 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还能为印尼实现长期能源自主提供支持。
此前,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巴希尔・拉哈达利亚(Bahlil Lahadalia)已对两种煤制二甲醚气化技术进行了测试,这两种技术分别来自中国以及由韩国与欧洲联合研发。
巴希尔于 2025 年 10 月 28 日(周二)在雅加达表示,测试结果将决定印尼最终会采用哪一种技术。
关于国内基础设施是否为二甲醚相关政策做好准备,巴希尔称目前不存在障碍。同时,煤炭供应也十分充足,因为二甲醚生产仅需使用低热量煤炭。
他补充道:“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且相关技术的效率已大幅提升。这将使煤制二甲醚项目的效益显著提高。”
巴希尔指出,煤制二甲醚下游项目是 “下游加工与能源韧性国家工作组” 已完成概念设计和预可行性研究的 18 个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