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 —— 工人操作重型机械,启动煤制二甲醚(DME)下游项目的建设工作。/ 安塔拉通讯社(ANTARA)/ 诺娃・瓦尤迪(Nova Wahyudi) 摄
安塔拉通讯社东加里曼丹省三马林达(Samarinda)电 —— 印度尼西亚正计划在东加里曼丹省东库台县(East Kutai)建设一座以煤炭为原料的二甲醚(DME)工厂。此举是该国减少对进口液化石油气(LPG)依赖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游加工(印尼语:Hilirisasi)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 下游加工与能源韧性工作组(Task Force for Downstream Processing and Energy Resilience)能源及下游加工专家 M・法迪勒・哈桑(M. Fadhil Hasan)周三在三马林达表示。
该项目与普拉博沃・苏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总统提出的 “八大愿景”(Asta Cita 2)中关于能源自给自足的目标高度契合,同时也旨在解决印尼对进口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问题。
东库台县二甲醚工厂的设计用途之一是替代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印尼政府计划到 2040 年实现二者的全面替代。
东加里曼丹省的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2.8%,该项目将为该省带来显著的经济转型。
下游加工与能源韧性工作组已将二甲醚项目列为 18 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其预估投资额达 102.5 亿美元(约合 164 万亿印尼盾)。
法迪勒表示,该项目将直接和间接创造 3.48 万个就业岗位。
除二甲醚外,煤炭下游战略还将产出甲醇(可进一步加工为生物柴油)以及合成石墨 —— 后者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
低热量褐煤(lignite coal)将用于生产氨,其中绿色氨(green ammonia)被定位为清洁能源替代品。
法迪勒指出:“东库台县二甲醚项目,连同马洛伊经济特区(Maloy Special Economic Zone)的棕榈油下游项目,标志着东加里曼丹省的经济正从原材料开采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此前,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巴希尔・拉哈达利亚(Bahlil Lahadalia)已对两种煤制二甲醚气化技术进行了测试,这两种技术分别来自中国以及由韩国与欧洲联合研发的团队。
“我们目前正在针对这两种技术开展可行性研究,一种来自中国,另一种是韩欧合作研发的技术,” 巴希尔于 2025 年 10 月 28 日(周二)在雅加达表示。
这些测试的结果将决定印尼最终采用哪一种技术。
关于国内基础设施是否已为二甲醚相关政策做好准备,巴希尔称目前不存在障碍。同时,煤炭供应也十分充足,因为二甲醚生产仅需使用低热量煤炭。
他补充道:“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且相关技术的效率已大幅提升。这将使该项目的效益显著提高。”
巴希尔还指出,煤制二甲醚下游项目是 “下游加工与能源韧性国家工作组” 已完成概念设计和预可行性研究的 18 个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