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侨领俞雨龄:君子如玉,温润而泽

从水泥分销商到博彩大亨,从企业家到侨领,俞雨龄在商界与社团的跨界人生诠释了海外福清人的坚韧与智慧。

雅加达的清晨,73岁的俞雨龄如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笔挺的西装、一丝不乱的发型,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他的产业横跨酒店、房地产、食品加工、畜牧养殖和百货商店,但他却把这些商业活动视为“副业”。

对这位印尼华商而言,真正的“正业”是印尼华裔社团工作和慈善公益。

在印尼华社,俞雨龄是个举足轻重的名字。作为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主席和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总主席,他把自己后半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团结华侨、造福社会的事业中。

商海沉浮:从打工仔到商业大亨

俞雨龄的商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45年,他出生于印尼东爪哇茉莉芬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上世纪20年代从福清到南洋谋生的第一代移民。

父亲在万隆开设的纺织厂,生产著名的“777”品牌背心,成为畅销商品,为家庭创造了殷实的生活条件。

1964年,俞雨龄以优异成绩从万隆侨中毕业,学校曾聘他留校任教,但他坚持从商。初到雅加达,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表哥打工,辛苦六个月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

这次经历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业决心。

凭借福清人的“银汇”扶持创业资金,俞雨龄与表哥合作开始了水泥进口业务,随后逐步扩大到轮胎和洋酒的代理。1974年,他迎来商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成为林绍良水泥的分销商。

林绍良是当时印尼商界的“巨无霸”,与他的合作为俞雨龄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真正为他带来巨额财富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彩票业务。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印尼经营彩票并非易事,俞雨龄曾一度犹豫。

林绍良鼓励他:“想做什么,就下决心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坚持下去才会有发展。”

他坚持了5年,最终拿下了全印尼27个省份的彩票经营许可。从1986年到1993年,他独家经营彩票事业,获得了非凡成功。

社团领袖:从企业家到侨领的转型

1990年代后期,印尼步入民主改革时期,政府废除种族歧视法令,逐步恢复华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这一历史性转变,为华人社团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

就在这时,已担任五届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主席的林绍良找到了俞雨龄,希望他接过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及雅加达福清公会的领导重任。

林绍良对“接班人”一事非常慎重,从众多人选中挑中俞雨龄,认为他能胜任这两个职务。面对这一重托,俞雨龄权衡再三才答应担此大任。

在他看来,这两个职位责任重大,需要联系海外福清人,团结一致,相互帮助。

上任后,俞雨龄不负众望,将全部精力投入社团工作。他不仅把印尼全境已有的28个福清社团联合起来,成立了印尼福清社团总会,还使其成为印尼华裔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社团组织。

2013年,以福建-山东赈灾中心的十六个社团为基础,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成立,俞雨龄高票当选总主席。

社会贡献:跨越族群的慈善家

俞雨龄的慈善事业跨越了族群界限。2004年印尼亚齐发生海啸,他迅速联系印尼的南安、晋江等15个福建籍社团组织,以及山东社团组织,组成印尼福建-山东赈灾中心。

通过在印尼报纸上刊登赈灾募捐启示,全印尼华人社会积极响应,源源不断的募捐款项有力地支援了抗灾。

这一举措成为了雅加达福清公会在当地的佳话,也为印尼树立起海外侨胞、华裔社团的良好形象。

在他的推动下,印尼各地的福清社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特别是与印尼红十字会等团体合作,赢得了印尼官方和人民的好评。

2018年,雅加达福清公会在斋戒月期间,向雅加达9个乡镇的5000名清洁工人分发米粮。俞雨龄在发放仪式上表示,清洁工人日晒雨淋,默默为雅加达市容做贡献,公会的行动是为了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心系故土:融通中印尼的桥梁

尽管生于印尼、长在印尼,俞雨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94年,他第一次踏上“返乡”之路,来到祖辈生活过的福清县海口乡。

那时的家乡还很落后贫穷,但家乡人民发自内心的热情让他深深感动。

“虽然我生于印尼,长在印尼,但中国是我的‘娘家’,印尼和中国我都热爱。”尽管在福清没有直系亲人,他依然将这里视为自己的“老家”。

从那时起,俞雨龄的后半生都在为这份“热爱”而忙碌。

他在中国多个地方投资设业,包括北京的食品业、成都的百货,以及东北、四川、天津等地的工厂。同时,他热心家乡公益,为家乡捐资总额达500万元人民币。

他认捐闽江调水工程50万美元,在家乡里美村捐建小学教学楼和铺设饮用水管道,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基础设施添砖加瓦。

维护权益:为华人正名的奋斗者

作为印尼华社领袖,俞雨龄一直致力于为华族争取平等权益。他出资成立印度尼西亚民族团结研究机构,发现2008年前印尼政府追认过的142名民族英雄中,无一人有华人血统。

在他的努力下,印尼海军曾有的华人少将李约翰(1911-1988)的事迹被发掘出来。李约翰曾在印尼国民军抗击荷兰殖民者时期,冒着枪林弹雨出巨资从国外购买军火。

经过俞雨龄等华社精英不懈努力,2010年底,印尼政府追授李约翰为民族英雄。这一突破对于印尼华族而言政治意义重大,为华人融入印尼社会并得到承认起到了积极作用。

俞雨龄曾感慨地说,华社在印尼社会争取权益的进步,得益于中国的强大。他亲眼见证了2000年以来印尼政府逐步废除歧视华人的政策,包括允许公开庆祝华人传统节日、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以及通过新国籍法和反歧视法。

2018年11月,73岁的俞雨龄站在第九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讲台上致辞,精神烁烁。他已将生意交给专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则专注于社团服务和公益事业。

有人曾问他,为何在古稀之年仍不停歇?他微笑着引用林绍良当年鼓励他的话:“想做什么,就下决心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想法。”

对他而言,成功不在于积累多少财富,而在于为族群、为社会、为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多少贡献。

声明: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旨在传播资讯,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涉及阁下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guojirb666@gmail.com,我们将及时作删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