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在2025年迎来75周年,这一关系处于一种复杂的动态之中,其特征是外交上的亲密与战略上的挑战。除了南中国海和印尼专属经济区的安全问题外,经济挑战也成为主要焦点,尤其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和采矿领域的大规模投资,这些投资往往伴随着外籍劳工问题和潜在的债务负担。然而,目前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涌入”印尼国内市场的现象。
这种情况引发了对严重影响的担忧,从本地工业和中小微企业受到挤压,到本地工人失业,更深层的则是对国家经济独立的威胁。
这一议题在题为“中国寻找市场的战略:对印尼的挑战与机遇”的研讨会上被提出。研讨会于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在位于雅加达帕的拉马迪纳大学(Paramadina)研究生院校园内举行。
该研讨会由帕拉马迪纳亚太研究所(Asia Pacific Institute,PAPI)与印尼汉学论坛(Forum Sinologi Indonesia,FSI)及印尼华人青年联盟(Ikatan Pemuda Tionghoa,IPTI)共同发起。
多位演讲者出席了活动,其中包括印尼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FEB)LPEM商业气候研究中心主任兼印尼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生院讲师瑞温多(Mohammad Dian Revindo)。此外,还有印尼工商会(Kadin)社会文化连通性常设委员会基础设施领域的副主席燕燕·库斯瓦蒂(Yen Yen Kuswati)以及印尼工业部代表劳德·伊克拉尔·哈斯托米(Laode Ikrar Hastomi)。印尼汉学论坛主席、希望之灯大学(UPH)传播学系讲师约翰内斯·赫尔里扬托(Johanes Herlijanto)指出,关注并寻找应对来自中国商品涌入现象的解决方案十分重要,因为这对国家的独立性造成影响。
“来自中国的商品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印尼市场,不仅影响了本地工业、中小微企业以及那些因为所在企业竞争失败而失业的工人,”约翰内斯说道,“(而且)还导致印尼社会对中国商品的潜在依赖。这反过来可能干扰国家的独立性。”约翰内斯说。

中国非法进口的影响
帕拉马迪纳亚太研究所主任佩尼·汉格拉伊尼(Peni Hanggraini)在致辞中呼吁与会者通过回顾过去来评估当前的中印尼关系,即回到15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访问印尼的时候。
通过郑和对亚洲多个地区(包括印尼)的航海使命,中国开展的是非军事外交。
“过去这种关系是通过航海和物品交换建立的,比如丝绸、陶瓷、香料以及文化,如今已发展成为在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佩尼说道,“印尼如何把握这一局势,将其视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佩尼补充道。
瑞温多(Mohammad Dian Revindo)解释了为何来自中国的商品会如此便宜。他指出,中国为压低生产成本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其中之一是通过对本国货币贬值的策略。
“中国通过市场干预和大量积累外汇储备来抑制人民币升值,从而保持出口价格低廉并维持全球竞争力,”瑞温多说道。此外,他还指出,中国通过促进就业政策和工会力量薄弱来压低劳动力成本。
“这很奇怪,因为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工会却很弱,”他说道。
此外,他指出,“一D一*”倡议对中国保持商品低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该项目,中国得以扩大市场并输出其工业出口的过剩产能。
瑞温多还指出中国所进行的倾销行为。
“中国在服装、熔块(frit)、赖氨酸和玻璃等产品上实施倾销做法,以低价销售,使这些进口产品更受印尼消费者青睐,”他说道。
这位来自印尼大学(UI)的经济学家还解释了印尼因中国商品大量涌入而面临的挑战,即本地工业受到挤压、裁员、加重对进口的依赖,以及外国电子商务在印尼主导。
他还指出来自中国的非法进口增加,也可能扰乱印尼的经济。
瑞温多强调,印尼必须能够与进口产品竞争。
他认为,为了让印尼产品具有竞争力,需要在工业和投资政策上保持一致性,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并加强国内的研究与创新。
“印尼必须向中国的战略纪律学习,但不能失去自身的身份和国家政策方向,”瑞温多说道。

互利关系
与此同时,印尼工商会(Kadin)社会文化连通性常设委员会基础设施领域的副主席燕燕·库斯瓦蒂(Yen Yen Kuswati)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实际上为印尼带来了积极影响。
但她也指出同样需要关注的不利方面,尤其是来自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的问题。
“来自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压迫了本地企业经营者,可能导致对进口的依赖和贸易收支赤字,造成社会文化价值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燕燕·库斯瓦蒂说道。
来自印尼工业部的代表劳德·伊克拉尔·哈斯托米(Laode Ikrar Hastomi)指出制造业在加强国家经济中的重要贡献。
他强调了在石油和天然气加工、出口以及强化产业劳动力方面投资的重要性。
“印尼制造业贸易平衡目前呈现顺差,而中苏拉威西的莫罗瓦利等工业区在迈向工业4.0转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说道。
“该地区已成为以镍为基础、以出口为导向的投资中心,同时也展示了与中国的投资合作如何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他解释道。
不过,他也说明了印尼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存在亏损。
“在2024年,印尼对中国的出口达到624.4亿(62.44 miliar)美元,而从中国进口到印尼的金额则达到727.3亿(72.73 miliar)美元,”他说道。
他还展示了去年印尼与中国出口进口差额达100亿(10 miliar)美元的差距。
尽管如此,他强调,这一亏损有望随着印尼政府下游化计划的实施而减少。
与此同时,印尼华人青年联盟(IPTI)代表塞普特芬·黄(Septeven Hwang)表示,对印尼的忠诚不能以族群来衡量,而应以对国家的贡献和承诺来评判。
塞普特芬解释说,虽然华人社群通过贸易活动加强了印尼与中国之间的社会和经济联系,但他们坚持经济关系应以印尼的利益为重。
“印尼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必须是互利共赢的。印尼拥有作为市场、资源和战略伙伴的巨大潜力,”塞普特芬强调说道。
“我们必须确保这种合作不会造成结构性不平衡,”他表示。
他多次强调,在两国经济关系的背景下,华人将站在印尼一边。
来源:罗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