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 FCPAE 欧洲论坛海德堡召开,中欧科技界共庆建交 50 周年​ ​

23

—— 以 “创新、合作、共赢” 为桥,2.7 万余人共探科技融合新路径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2 日,第十六届 FCPAE 欧洲论坛在德国海德堡 Bürgerhaus 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 “创新、合作、共赢” 为主题,恰逢 2025 年中欧建交 50 周年的重要节点,选址欧洲科技创新高地海德堡,汇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搭建起中欧科技交流的高端平台,彰显了双方在科技领域深化合作的坚定决心。
三十余家机构联合护航,跨域精英齐聚科创高地
作为全欧华人专业领域的标志性盛会,本届论坛由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CPAE)主办,中国留德学者医学及生命科学学会(GCM)精心承办,并得到 30 余家机构的联合支持。协办阵容涵盖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欧中人工智能协会等专业社团,中国政法大学德国校友会、德国北京大学校友会等高校校友组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未来食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蔻享学术等科技传播平台,形成了覆盖能源、IT、医学、建筑、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网络。
论坛现场星光熠熠,200 余位来自中欧的科学家、企业家及旅欧华人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其中不乏 EMBL(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O(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等顶尖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 BioNTech、SAP、Heidelberg Pharma 等科技巨头的代表。线上端通过蔻享学术平台实现中德实时连线,主论坛累计参与人数达 9915 人,三个分论坛参与人次更是突破 20970 人,创下近年论坛参与规模新高。
锚定建交 50 周年,科技融合成核心议题
“2025 年是中欧建交 50 周年,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已从单一项目对接走向体系化融合。”FCPAE 相关负责人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海德堡作为欧洲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的创新枢纽,与中国在科技产业转型中的需求高度契合,成为本届论坛的理想举办地。
论坛期间,全球顶尖机构代表围绕 “科技协同创新”“产业深度对接”“人才跨域流动” 三大核心方向展开研讨。来自海德堡大学的科研团队与中国学者分享了在基因编辑、精准医疗领域的联合攻关成果;BioNTech 与中方企业就疫苗研发产业链合作展开闭门磋商;SAP 则重点展示了中德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标准化对接进展。这些交流既延续了往届论坛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等传统合作领域的深耕,更聚焦人工智能、未来食品等新兴赛道的协同布局,呼应了中欧在全球科技变革中的共同诉求。
华人力量搭建桥梁,长效合作机制再升级
旅欧华人专业群体在本次论坛中扮演着关键纽带角色。论坛不仅设置 “华人科创成果展区”,集中展示旅欧学者在新能源材料、智能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还延续了 “欧洲华人科技领军人才” 评选等传统环节,进一步彰显华人在欧洲创新生态中的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推动建立 “中欧科创合作数据库”,整合 30 余家协办单位的资源优势,涵盖项目对接、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功能模块。海外华人科创联盟负责人表示:“数据库将打破信息壁垒,让中欧合作从‘会议对接’转向‘常态化联动’,这正是‘共赢’主题的生动实践。”
截至论坛闭幕,现场共达成 12 项跨领域合作意向,涉及联合实验室建设、技术转移落地、青年人才交换等多个维度。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中欧建交 50 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本届 FCPAE 欧洲论坛为双方科技合作注入新动能,其搭建的交流机制将持续为全球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 “中欧方案”。未来,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地,中欧科技界有望在更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