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携手印尼大学、清华深研院达成三方合作,共推跨国产教融合新实践

11 月 6 日,印度尼西亚大学校长贺瑞教授率团莅临华友钴业总部参观交流,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热情接待来访嘉宾。会上,华友钴业与印尼大学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就联合实验室建设达成明确共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受邀参与交流并形成三方合作意向,标志着中印尼跨国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合作迈入新阶段。
交流中,贺瑞教授首先介绍了印尼大学的发展概况。作为印尼顶尖高等学府,该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区域发展服务等领域享誉全球,尤其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应用学科领域具备深厚积累。贺瑞教授对华为在印尼的深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华友自 2018 年布局印尼镍矿资源开发以来,不仅通过湿法炼镍等先进项目推动当地产业升级,更在教育助学、医疗扶持、社区基建等公益领域持续投入,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他强调,此次合作旨在搭建 “学术研究 – 技术转化 – 人才培养” 的闭环体系,为印尼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核心支撑。
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在致辞中阐述了企业的国际化合作理念。他表示,华友将印尼视为 “资源开发与产业落地的核心阵地”,目前已在当地建成华飞、华越等多个湿法炼镍标杆项目,10 余项自主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2025 年上半年镍钴化合物出货量同比增长超 40%。“印尼大学的学术积淀与华友的产业实践形成天然互补,而清华深研院的科研优势更能为合作注入创新动能。” 陈雪华透露,三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重点攻关红土镍矿高效冶炼、低碳环保等关键技术,同时探索 “院校培养 + 企业实践” 的人才培育模式。
本次交流的核心成果体现在三大合作维度的突破:一是华友钴业与印尼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在 2026 年前建成 “镍钴资源开发联合实验室”,聚焦低品位矿利用、废水处理等产业痛点;二是双方敲定 “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华友印尼产业园区设立实习基地,每年定向吸纳印尼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三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提供技术支持与课程设计指导,探索 “印尼学习 + 中国研修 + 企业实践” 的三段式培养机制,助力印尼本土技术人才成长。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吴乾元表示,此次合作是 “高校 – 高校 – 企业” 跨国协同模式的生动实践,研究院将开放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成果在印尼落地转化。印尼大学副校长伽马儿博士补充道,合作将优先服务印尼 “矿产资源深加工战略”,通过联合攻关打破技术瓶颈,同时为当地青年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
据悉,华友钴业已在印尼形成从镍矿开采到三元前驱体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此次与顶尖高校的深度绑定,进一步完善了其 “资源 + 技术 + 人才” 的国际化生态。三方均表示,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启动联合实验室首期项目,并同步开展首批人才培养计划的招生工作,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的产业合作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