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讯 11 月 10 日,印度尼西亚 – 中国商业论坛本币交易机制(LCT)推介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这场由印度尼西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指导,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承办的年度盛会,以 “加强金融互联互通,推进中印尼本币合作” 为核心主题,吸引两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 300 余位嘉宾参会,成为推动双边本币合作从 “机制落地” 向 “深度应用” 跨越的关键平台。
作为中印尼金融合作的核心创新成果,本次推介会重点解读的 LCT 机制,是对 2020 年两国建立的本币结算框架(LCS)的全面升级。据介绍,该机制于 2025 年 5 月在两国总理与总统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将原有仅覆盖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的结算范围,突破性拓展至证券投资、跨境融资、衍生品交易等国际收支全部项目,实现双边经贸往来资金流动的全场景覆盖,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跨境金融解决方案。
“LCT 机制的落地应用,是两国金融合作顺应经贸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中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主要力量,深化本币合作不仅能降低双边交易的汇率波动风险,更能提升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包容性,为全球治理体系优化提供实践样本。这一观点得到印尼央行代表呼应,其透露 2025 年 1-7 月,中印尼在 LCT 框架下的本币结算规模已达 62.3 亿美元,占印尼与所有贸易伙伴本币结算总规模的 45%,充分彰显市场认可度。
推介会现场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已有超过 20 家中印尼银行达成 ACCD 合作意向,形成覆盖两国主要城市的服务网络,可提供直接报价、实时清算、远期对冲等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2025 年 1-9 月,LCT 框架下的本币结算规模占中印尼双边贸易总额的比例已升至 28%,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11 个百分点,能源、制造业、农产品贸易等重点领域成为应用主力。
作为承办方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工行已依托全球服务网络搭建中印尼本币清算绿色通道,目前可支持人民币与印尼卢比的即时兑换和跨境清算,下一步将联合印尼合作银行拓展大宗商品贸易本币结算场景。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也通过视频致辞提及,作为印尼规模最大的中资金融机构,中行已为超 200 家印尼企业提供本币结算服务,未来将持续丰富 LCT 框架下的产品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推介会还同步介绍了中印尼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项目的最新进展。该项目与 LCT 机制形成协同效应,采用本币结算方式,目前已启动双向试点运行,预计 2025 年内全面投产,届时将实现两国线下商户支付场景的跨境互通,进一步拓展本币应用的民生领域。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随着 LCT 机制服务网络的持续完善,以及结算规模的稳步提升,中印尼本币合作已进入 “量质齐升” 的新阶段。下一步两国将依托央行联合工作机制,重点推进金融基础设施联通、数字货币合作等创新领域,让本币合作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两国企业与民众。
截至发稿,参会的中印尼企业已达成 12 项本币结算合作意向,涉及金额超 30 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分析,随着 LCT 机制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预计 2026 年其在双边贸易中的结算占比有望突破 40%,成为中印尼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 “金融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