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印度尼西亚大学校长赫尔曼西亚:希望印尼与中国能像兄弟一样合作

11月15日,“东南亚论坛”2025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

作为特邀嘉宾,印度尼西亚大学校长赫里·赫尔曼西亚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在会议主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印尼建交75周年:通过战略三方协同合作深化伙伴关系》的发言。

印度尼西亚大学校长赫里·赫尔曼西亚

赫尔曼西亚在发言中梳理了中印尼交往的历史,结合当下的国际局势阐述了中国和印尼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印尼作为东南亚第一大国,在发展路径上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印尼要多学习中国的经验,希望两国“像兄弟一样合作”。会议期间,赫尔曼西亚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他眼中的中印尼合作。

“中国的大学是我们的标杆”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待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以及中印尼教育领域的合作?

赫尔曼西亚: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中国的大学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上周我接连到访了北京、上海、杭州。我们印度尼西亚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我还在杭州参加了活动,并就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的大学现在非常现代化,产出了很多重要技术,比如我听说浙江“六小龙”的很多成果都跟浙江大学有关。很多初创科技公司,不仅在中国做大,还走向了世界。

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的大学必须向中国的大学学习,不仅是在教育方面,更重要的是科研创新以及与产业的合作。把科研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和商业中,才能让国家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我们也希望印尼的大学、产业和国家都能这样发展,中国的国家、大学和企业,就是我们的标杆。

羊城晚报:未来印尼和中国的大学之间会不会有更多交流项目?

赫尔曼西亚:当然会!最基础也最容易开展的就是学生交换、教授互访,我们学校已经在开展这些项目了。接下来希望可以推进更深入、更有影响力的合作,比如两国大学的双学位项目,还有开展高影响力的联合科研创新。

另外,印度尼西亚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已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也做过几次交流,接下来想深化合作 —— 比如推动印尼大学人文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相关学院的专业交流,通过这些交流促进印尼大学社会科学领域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合作,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两校、两国的合作,让双方都能受益。

“期待雅万高铁延长到泗水”

羊城晚报:您刚才提到高校的科研要与产业结合的话题。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在印尼有投资,比如广东的广汽、比亚迪、OPPO等企业,都在大力拓展印尼市场,您有没有使用过这些品牌?

赫尔曼西亚:这些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汽车、手机企业。除了你说的这些企业,印尼的镍矿在全球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在印尼矿业领域的投资现在也在增加,规模很大。上周我就去拜访了华友集团,这家中国公司在印尼苏拉威西和马鲁古有大额投资,员工大约有5万人,其中3万人是印尼本地人。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能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和全国的经济增长,也是两国合作的典范。中国现在对印尼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希望中印尼的合作能像兄弟一样,中国作为大哥哥,我们作为小兄弟,一起共同发展。

羊城晚报:印尼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就是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提出的。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您有没有乘坐过?

赫尔曼西亚:坐过!我听说印尼计划把这条高铁线路延长到泗水,而不只是从雅加达到万隆。如果这条线路能延伸到泗水就太好了。雅加达到泗水有1000公里路程,乘坐高铁能大幅缩短行程时间——这意味着经济活动会更便捷,效率也会更高。乘坐普通火车从雅加达到泗水要12个小时,如果高铁建成,以300公里的时速,不到四个小时就能到达。虽然乘坐飞机只要1个小时,但去机场、候机加起来也要三四个小时,所以高铁会很有竞争力,我们非常期待这条线路。

“深圳非常适合举办高端国际会议”

羊城晚报:明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广东深圳举办。您去过深圳吗?您对深圳有怎样的印象?

赫尔曼西亚:我去过深圳两次,最近一次去深圳是在今年4月,拜访了几家网络安全领域的科技公司。深圳发展得非常快,有庞大的工业区,还有很多企业驻扎在这里。而且深圳的气候也很好。深圳很适合举办APEC这样的高端国际会议。能让更多人了解深圳这座城市,对中国来说也是件好事。

羊城晚报:您对深圳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什么期待?

赫尔曼西亚:对我来说,期待的不只是会议本身,更重要的是会议能达成的共识和成果。希望APEC参会各方能达成更多合作,让所有参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都能受益。

文、图|记者 刘泳希 戚美青 赵鹏 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