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淡岛讯 当地媒体近日曝光,巴淡岛一家公司宿舍内的十余中国籍劳工疑似未持有合法工作签证,在媒体关注后被连夜转移藏身,目前仍以 “打游击” 方式断续工作。令人费解的是,尽管事件已发酵两周,且总统普拉博沃此前明确强调禁止违规使用外籍劳工,但当地劳工部门仍以各种理由推诿未采取实质行动,暴露出外籍劳工监管中的明显漏洞。
据当地媒体披露,此次事件源于对巴淡岛某公司外籍劳工住宿点的排查。消息显示,该公司宿舍内的十余中国籍劳工缺乏明确的合法工作签证证明,疑似持旅游签证入境后违规务工,以此躲避移民局的常规检查。在相关报道发布当晚,这些劳工便被匆忙转移,宿舍随即灯光全灭、人去楼空。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情况并非个例,此前该地区已有其他公司的数十名外籍劳工以相同方式被转移,疑似形成规模化的违规操作链条。
警方后续核查证实涉事宿舍确已空无一人,但通过现场跟踪发现,这些中国籍劳工并未离开工作区域,而是转为与公司车辆配合的 “打游击” 式工作模式 —— 不住宿舍、灵活调配工作地点,以此规避监管检查。有知情者透露,这些劳工频繁出入印尼境内,早已形成一套躲避移民局核查的成熟手段,其背后或有雇主刻意引导的影子。
针对此事,巴淡岛移民局信息与宣传部官员明确回应了合规要求与处罚标准。她指出,根据印尼《2003 年关于就业的第 13 号法律》及《2021 年第 34 号政府条例》(GR 34/2021)相关规定,外籍劳工入境必须持有移民局发放的有限停留许可(Kitas),工作许可则需由劳工部门单独颁发,且停留许可标注的活动范围必须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符,居住地址发生变更也需及时向移民局报备。”任何一项不合规,劳工本人将面临刑事处罚或移民遣返,雇主及担保人同样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该官员强调,移民局一旦核实违规事实将立即跟进处理。
与移民局的明确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负有工作许可审批与用工监管核心职责的巴淡岛劳工部门,在事件曝光两周内始终未采取任何实质性核查或处置行动。当媒体就此询问时,该部门监督员先是以 “非工作时间” 为由拒绝回应,随后又表示 “需等待领导批准”,持续推诿回避核心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违规使用外籍劳工在印尼部分产业中并非罕见现象,雇主往往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用工成本,而监管衔接不畅、部分部门执法消极则为这类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根据《2021 年第 34 号政府条例》实施细则,劳工部门与移民局需建立联动核查机制,但从巴淡岛此次事件来看,这一机制显然未能有效运转。
目前,巴淡岛当地媒体仍在持续追踪事件进展,民众纷纷呼吁相关部门破除推诿壁垒,尽快开展联合核查,厘清涉事企业与劳工的违规事实并依法处置。事件能否推动印尼外籍劳工监管体系的完善,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