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双园”结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硕果

中国和东盟在贸易领域里合作取得的成绩,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合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2025中国—东盟周系列活动之一,2025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机遇对接会11月18日在福州举行。活动聚焦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深化双方精准对接,挖掘新兴领域合作潜能,助力中国与东盟实现经贸互利共赢。

中印尼“两国双园”、中马“两国双园”作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的创新型举措,正助力双方产业合作再上新台阶。随着一个个产业园提质增效、一个个项目落地结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耦合,正为区域发展按下“快进键”。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多项成果发布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两国双园”建设合作成果不断落地,“双园”结对合作机制下双方园区不断提升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力度,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高地。

在会上,中印尼“两国双园”科创中心揭牌。该中心由福耀科技大学、印尼三林集团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设立。据介绍,中心将着眼于产学研用融合,为中印尼“两国双园”发展赋能,为产业成长助力,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解决更多科研课题、生成更多合作项目。

由福州市政府、中国—东盟中心与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联合发起的福州市丝路东盟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会上揭牌。

会上还集中发布了福建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15个优秀案例,涵盖纺织、能源、食品、轻工、跨境贸易、园区合作等领域,包括光阳蛋业东南亚蛋品贸易项目、老挝威狮能源矿资源开发项目、印度尼西亚香江皮革项目等。

“两国双园”成为经贸合作创新典范

“两国双园”是指两个主权国家在对方境内互设园区、联动发展的一种新型产能合作方式。

中马“两国双园”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位于中国广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和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马中关丹产业园于2012年和2013年相继开园。十多年来,中马“两国双园”依托两国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加快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布局相关特色产业。

中国和印尼致力于将“两国双园”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旗舰项目,构建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主的国际分工合作平台。今年5月,商务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尼经济统筹部三方签署《关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共识。

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方园区当前正全力推动实现产业互联、政策互惠、设施互通、贸易突出四大目标,全面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努力在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

印尼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韩普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机制是印尼与中国共同受益的重要机遇。“通过‘两国双园’,我们得以将产品高效输送至福州等地,同时也邀请了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助力本地制造业升级。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经营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印尼将持续深化与中方的协同合作,推动‘两国双园’建设行稳致远。”

多方努力创造无限机遇

从钦州到关丹,从福州到民丹,“两国双园”并蒂花不断开结硕果。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联合理事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马“两国双园”结出众多务实成果,一是得到了中马两国大力支持,成立中马“两国双园”联合理事会协调解决两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地方层面给予政策、要素保障和开放平台支持;三是园区运营采取了党工委(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模式,为加快园区建设和产业引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跨境产业合作,实现钦州基地和东盟园区“双基地”运营,园区还在马来西亚设置了企业服务处和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窗口;五是金融创新政策为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提供了“新活水”。

企业的声音,更印证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丰硕与未来的巨大潜力。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企业永荣控股集团执行总裁杨希龙作为赴东盟国家“走出去”重点企业代表,在对接会上介绍,得益于中国与越南双边政府的大力支持,越南项目一年内就完成了从确定选址到试投产,效率非常高。“有双边对合作的重视、对营商环境的打造、企业的自身努力,我相信中国东盟合作会创造无限的机会,成就无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