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一场荟萃来自广东、陕西、海南、广西四地85名雕塑家近年创作的90件优秀作品的艺术盛会正式上演:“阔步新征程——第九届南北雕塑联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州雕塑院、陕西省雕塑院、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承办,广东美术馆协办。展览将展出至5月19日。
开幕式现场。
南北雕塑联展2014年从广州出发,创建了国内跨地域雕塑交流展示的平台,在迈向第九年之际又回到了广州。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介绍,展览再次回到“起锚地”举办,将在广州为南北艺术深度交流合作再添生动实践。
用心用情记录时代印记
九年前,广州雕塑院与陕西省雕塑院联合发起“南北雕塑联展”,开启富含地域性的雕塑展示交流平台。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相继加入,使得该展览的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
展览现场。
“南北雕塑联展”经过广州、西安、海口、南宁的巡回办展,已成长为国内雕塑界独具品牌效应的年度性盛会,持续地关注与探索着地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实践创新。
艺术随时代发展,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语境中,展览与创作如何呈现新特色、展现新作为,成为南北雕塑家们共同思考并付以实践解答的命题。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总结、是回答,也是提问。”陆增康介绍,本次展览分为“铭刻精神”“关注当下”“生命美学”“探索的力量”四个篇章。在“铭刻精神”单元中,四地雕塑家围绕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创作内核进行具体实践。
现场展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南海女民兵》、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陈学博《苏东坡》等新作,在宏伟与平凡、厚重与轻盈之间,诠释着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审美理念与理想情怀,致力延续具有民族气派的中国雕塑风格。
陈学博《苏东坡》
问艺于民,是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在“关注当下”篇章里,观众既可以看到四地雕塑家们对大时代、大事件的具体记录,也可以看到他们触及身边生活的寻常一角体悟的人间百态。
展览期间恰逢第133届广交会举行,展览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由雕塑家杨学军、李雄创作的《广交会——来自世界的笑脸》成为“万商云集”盛况的生动说明。
杨学军、李雄《广交会——来自世界的笑脸》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魏杨博文,则以铜雕的形式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帮扶的生动场景记录下来。许鸿飞也以反映农业农村题材的参展作品《丰年》助力乡村振兴。
许鸿飞《丰年》。
陈学博建议,未来可以让更多反映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能够回归乡间、扎根乡间,成为乡村文化独特的风景线,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雕塑力量。
融合当代媒介多元探索
如果说,文化整体视角下全国各地的艺术创作体现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特征,那么,幅员辽阔的地域分野则赋予了南北方艺术面貌以地区差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展览现场。
地域文化的优良传统始终在哺育着艺术创作。由于地方特点、自然禀赋、工艺传统、审美理念、人文情感的不同,各地的创作无不体现着扎根本土的地域特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马辉《紫气东来》
“从广西雕塑家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多彩的民族风情;从广州雕塑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鲜明的生活气息;在我们陕西雕塑家的作品里,则可以感受到传统厚重的中原文化。”陕西省雕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马辉分享他的观展感受。
由地域出发、却并不限于地域。跨地域的互动交流为艺术生产提供了多元化的观察视角,为推动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的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次展览推出“探索的力量”板块,展示当代雕塑家将当代媒介资源融入创作的多元化实践。从3D打印、声光电的应用,再到元宇宙、数字雕塑,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全新视觉面貌,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魏杨博文介绍,从2008年开始,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将数字雕塑纳入本科教学,如今已经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数字雕塑语言,也突破了传统雕塑技法的限制。
魏杨博文《医疗帮扶》
广州雕塑院近年同样不断致力推出大型雕塑展览。“南北雕塑联展”“穗港澳台四地雕塑展”“潮起·塑梦——粤港澳大湾区雕塑作品展”等综合雕塑展览的举办,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添砖加瓦。
据悉,本次展览期间还将举行“时代记录与表达”学术研讨会,围绕传统文脉、当代叙事以及对未来的开创等不同维度展开深入交流,就当代雕塑艺术参与社会文化建构,提炼南北雕塑联展的品牌内涵等进行探讨和互动。
陆增康《假日》
“这次展览让我们四地艺术家形成合力,我们也期待将南北雕塑联展的机制延续下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以雕塑为媒材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构建当中。”马辉展望道。
【南方+记者】杨逸
【摄影/摄像】仇敏业
【剪辑】杨奇
【通讯员】陈品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