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他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新概念,也是总书记思之久远的重大课题。6月2日,他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丨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01
“巡馆”:关注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堪称文化地标、文化殿堂的两家“国字号”机构,一个是中国国家版本馆,另一个是中国历史研究院。
6月1日下午,总书记来到位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航拍。(总台央视记者刘岳拍摄)
中国国家版本馆,去年7月底开馆。该馆采用“一总三分”的布局,包括位于北京的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
各馆都是依山而建,“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内藏中华古籍、革命文献、雕版拓片、手稿档案、书法绘画等。
△中国国家版本馆。(总台央视记者刘岳拍摄)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总书记先后看了文华堂、文瀚阁和兰台洞库等地。
从文华堂的国家书房、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中国当代出版精品与特色版本展,到文瀚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再到兰台洞库的“汉藏蒙满文大藏经雕版合璧”和“《四库全书》合璧”库展,浩繁典籍如同文化火种,熠熠生辉。
△中国国家版本馆内,国家书房。(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国家书房的星空穹顶,寓意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盛世修文,古已有之。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总书记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
开馆将近一年之际,总书记在这次实地考察时,再次强调了建馆初衷。他说,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国家版本馆内藏品,《四库全书》。(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在考察现场,总书记叮嘱,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中国国家版本馆内典籍收藏。(总台央视记者魏子钧拍摄)
02
“探源”: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
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鼎足而立。
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
△中国历史研究院。(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正如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样,中国历史研究院也是总书记亲自决策成立的。2019年元月,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之际,总书记曾专门致信祝贺。
△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历史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历史学综合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史学重大学术项目。
△中国历史研究院,宅兹中国专题展。(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当天,总书记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
△内部陈列,商朝铜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2020年9月,中央政治局围绕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举行第23次集体学习,总书记用短短几句话点出了考古的大作用。如今,考古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冷门学科”。
△内部陈列,山海舆地全图。(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考察中,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当天,总书记还察看了中国历史研究院部分馆藏珍贵古籍和文献档案,并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
△内部陈列,黄炎培日记。(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3
再开座谈会,聚焦“文化传承发展”
6月2日下午,考察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这也是近一个月以来总书记出席的第三场座谈会。6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
《时政新闻眼》梳理发现,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是第二次在总书记出席的座谈会上发言。五年前的2018年5月2日,总书记赴北京大学考察时参加师生座谈会。当时,王博在会上第二个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也曾在总书记出席的座谈会上发过言。2020年9月22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10位发言者当中,就有范迪安。
△中国历史研究院内部展陈。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多次主持召开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座谈会,其中既包括2020年9月那次座谈会,也包括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
今年这次座谈会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既有独特性,又极为重要。
△陶人面像,新石器时代。(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座谈会上,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到“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认识,从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部署,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鎏金铁芯铜龙,唐朝。(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4
这些重要论断,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情地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在6月2日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国历史研究院外景。(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到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
以突出的连续性为例,总书记说,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中国历史研究院内部展陈。
在2021年的“七一讲话”中,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从五个维度重点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中国历史研究院内部展陈。(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3月,总书记在武夷山下、九曲溪畔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底蕴。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作出鲜明论断:“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