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两国双园”掀“双向奔赴”热

30多年前,由印尼华侨投资的福州元洪投资区破土动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华侨合作开发区、全国最大的外商土地成片开发项目,有力推动了侨乡经济的发展。如今,以元洪投资区为中方园区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正加快建设,致力打造福建扩大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中新网记者近日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了位于元洪投资区的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刚生产出的鱼糜制品阵阵飘香,产品涵盖佛跳墙、鱼丸、海参等多个种类。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施捷介绍,生产线上加工的渔获来自3710多公里外的印尼东爪哇省图班市,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印尼携手共建“海上鱼仓”,一端连着福清加工厂,一端连着印尼捕捞场。

成立于1995年的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的企业,率先感受到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施捷说,2021年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备忘录签署后,该公司与印尼三林集团共同开发印尼海洋渔业中心项目,首个基地已于去年投产,日产量可达50吨。

“得益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既解决了原材料稳定供应问题,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施捷说。

相较于30多年前单向引进侨资侨力,中印尼“两国双园”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双向奔赴”。兆华水产在印尼投资建设了60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场,由印尼方负责基建、投苗、养殖、捕捞,等到对虾养殖成熟后运到中国进行精加工,为印尼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长德蛋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印尼建设多功能大豆生产线;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一边在元洪投资区进行海洋食品加工项目开发建设,一边准备在印尼注册成立国际贸易公司,开展多领域国际贸易协作等。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戴永务认为,政策优势、疫情趋缓等多重利好下,中印尼“两国双园”将对福建与印尼强化产业合作互补性、延伸优势产业链和供应链、拓展海洋合作潜力、深化渔业紧密合作、深化双方紧密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驶入快车道。今年6月初,满载着2145吨渔获的“鲁荣远渔运188”远洋渔船靠泊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码头,成为该码头今年来的首批远洋渔获。

元洪国际港口(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喜明说,随着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提速,远洋渔获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接下来,元洪码头将进入远洋渔获的高峰期,预计全年将有30艘远洋渔船靠泊,渔获量可达5万吨。

中印尼“两国双园”将打造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旺地和交流交融的福地。元洪投资区将汇聚五个食品产业链,配套临港物流、科研创新、商务交往、跨境服务合作等四大驱动板块,融合港口物流园、食品产业园的双园枢纽,布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球食物地图研究院等重大设施,建成中国最大的食品食材进出口集散交易中心,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同时,构建海陆空铁联运体系,创建多式联运便捷通道、健全多层次交流交往机制,促进中印尼双边人员往来和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今年1月,《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总体方案》获批复,将发挥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互补优势,探索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打造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交流新高地。

福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市将依托元洪投资区,全面加快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全方位推进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等,努力探索打造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打造扩大开放的新引擎。(中新社记者 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