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时新闻网14日报道:发表在《中国舰船研究》重量级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现有技术能探测到先进潜舰,而这发展恐怕会威胁美国的对海优势地位。
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4日报道,广泛认为,美国有最难侦测的潜舰,它们装备了精密的声学和减振系统,以融入海洋背景噪音中。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联合情报中心前作战处长舒斯特(Carl Schuster)4月告诉CNN新闻网,「潜舰是美国对中国保有无可争议优势的领域」。
然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超灵敏磁性检波器能在很远的距离外,就侦测到最先进潜舰的踪迹。由邹圣楠所带领的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以判断是否可能侦测到核潜舰在高速巡航下所产生几乎难以察觉的气泡。论文中说,他们研究的成果「为潜舰的侦察和追踪提供了解决新方案」。
根据研究人员计算,潜舰气泡产生的极低频(ELF)信号可能比先进磁异常侦测器(magnetic anomaly detectors)的灵敏度强3—6个数量级。论文中说,而潜舰巡航难免产生气泡,由于船体周围的水动能增加,而压力减少,会让水流动得更快。
当压力充分减少时,随着部分水蒸发,就会在潜舰表面形成小气泡。而随着水继续在舰体周围流动,这些气泡也会变大,并离开舰体表面,如后缘附近较高的压力,则会导致气泡爆裂,以致产生紊流和电磁特征,也就是所谓的磁性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效应。而紊流愈快,磁性流体力学电压就愈强。
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舰体的头、尾和后部周围,都能观察到明显的感应电场信号」。邹圣楠和她的团队说,他们的发现「也可以为高速潜舰电磁通信频率的选择提供参考」。而藉由分析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便可能判定潜舰的所在和动静。
由于潜舰设计采用反制措施,传统侦察技术愈来愈有限,因此邹圣楠团队说,研究有迫切需要探索新信号源,但他们也警告,侦察潜舰空蚀效应(submarine cavitation)所产生的电磁讯号还存在一些实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