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肥女去南非 09:
艺术不需要翻译
文/图 邓勃
1
享受完了德班市政厅广场上的阳光之后,南非之行,刚好10天,圆圆满满。
许鸿飞的肥女人们,不再像来时的羞涩与拘束。反而觉得,一双双好奇的眼神,像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王,围着一位“卓别林”式的幽默大师,看一场世界级的无声的“喜剧”表演。肥女人们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陪同者一直担心着,是否要找几个翻译,语言不通,怕观众看不懂。
许鸿飞说,我办了那么多国际展览,我的作品小孩都可以看得懂。
10天刚过去,事实证明,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朴素的交流之外,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艺术作品,直观比文字更形象生动。
夸祖鲁纳塔尔省文艺、文化、体育厅长茜风达在“走进非洲——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在南非第三场德班市政厅广场展致辞中说得非常好:“艺术的表现不需要翻译不需要刻意推广,它是一种常人都可理解可接受的传递人类情感与道德理念的方式。”
是的,真正的艺术不需要翻译。这句话高度概了许鸿飞走进非洲的三场展览的艺术成就。
2
人生一世,真的不必做太多,只要将一件事做精、做到极致,就足以慰藉生命的神圣。许鸿飞就是这样的人,他总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震撼。
我常开玩笑说鸿飞是肥女们的爸爸。
许鸿飞花了自己30年人生,塑造了一个个有感情、有生活、有内涵,有生命力的“肥女人”。
在国内,他几乎天天混在“肥女人”堆里,混在自己造的艺术世界里。带着自己的“肥女人”走世界,这是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伟大创举。29国54场“巡展”,这组数字,今后肯定会不断地突飞猛进。“这不应该叫‘巡回展’,叫‘许鸿飞肥女人雕塑艺术展’更切合实际。因为,巡回展是相同一批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办的。我的‘肥女人’作品,每一场展览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最新创作的成果。”
这次巡展,许鸿飞选择南非,是“别有用心”的。一个理由是远。南非与我国相距两万公里,一个在东半球,一个在南半球,风都吹不过来的遥远的国度。“肥女人”必须奔跑得更远。第二个理由是,非洲是远古人类到原始人类的发源地,这里生活的土著艺术家,雕刻与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尤其在木雕工艺上,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到南非什么都可以不带,但这里的“脸谱”不买几套带回去,那是对不起自己的艺术。携着“肥女人”来南非,带着南非人的“脸谱”回中国,这一趟远行,作为一名雕塑艺术家,许鸿飞的期待是满满的。
在德班市政厅广场展开幕之后,南非的太阳倏地变得更加灿烂起来。勤快的风却一时凝固不走。
南非人无论大小老幼,也一时变得像一个个好奇的小孩子,“许鸿飞!肥女人!”拥有11种官方语言的南非,英语不讲,阿非利卡语、祖鲁语、科萨语、斯佩迪语、茨瓦纳语、索托语、聪加语、斯威士语、文达语和恩德贝勒语他们也不说。 就用刚刚学到的中文汉语,生硬地、大声地狂叫起来。这雷鸣般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广场。
许鸿飞被围得水泄不通,闪光灯让他张不开眼,生硬的中文提问让他不知道用粤语还是国语回答这些异国他乡的“粉丝群”。许鸿飞没有想到,南非人并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疏远了他。
这样的场景,在29个巡展的国家里,都差不多。在国际舞台上,他的作品震撼观众引起共鸣。“肥女人”每到之处,新闻媒体都会争先恐后地报道,报纸的标题也都以最新鲜的词汇,好像这一批肥女人是天外来客。神奇且莫名其妙!
“艺术无国界!”这句话让许鸿飞诠释得淋漓尽至。是的,肥女人就是肥女人,这不要注解,甚至连作品名称都不用写上,就写“许鸿飞”三个汉字,建议写得“飞”起来,让观众猜谜语。“肥女人”就是题目,“肥女人”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就是许鸿飞的“思想者”,就是艺术家的“蒙娜丽莎”。
南非的第三场巡展开幕之后,住在南非的华桥也来向鸿飞致敬,祝贺他大获成功,给中国人长脸。
3
10天的南非之行, 许鸿飞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形象与风格。看自己的作品,他总是要嘴里叼着一支雪茄,必须冒着青烟的雪茄,如家乡阳江山里袅袅升腾的炊烟,在朦朦胧胧中,欣赏自己心爱的肥女形象。许多的肥女艺术造型,就是在这样的悠闲无意识中一闪而来。
在南非,在自己的作品被南非人议论纷纷之后,他在现场总是被人围住,又是合照,又是签名。更是排队让鸿飞画头像速写。
空隙时间,他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离肥女人稍为远的一个角落里,吸着一支雪茄,吹一口南非的空气,眯着眼睛,透过烟雾缭绕的阳光,细细地品味着站在自己的肥女人身边的南非的女人们,他在艺术地欣赏着眼前的艺术与生活,他在寻找,在比较,在发现,在联想,在想象,在构思……
这眼前的异国,这异国的异性,这异性的与众不同,“自己的肥女人,夸张了吗?还需要更夸张吗?”
许鸿飞摒住呼吸,把耳朵竖得高高的,把方向朝着自己的肥女人,从那边传过来的一句句听不懂的语言,他此时只能通过他们围着自己的肥女人拍合照,用他们有温度的闪着亮晶晶的黑色的光影的细细的嫩嫩的脸蛋,轻轻地紧紧地贴在肥女人的肌肤上,看他们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肥女人的“爱不释手”的各种各样的多姿多彩的表情和动作,来评判肥女人艺术在南非人的飞目中,占有何等地位。
许鸿飞吐了一口雪茄,清瘦的、红润的脸蛋泛起了一阵自豪与骄傲!
是的,又一次成功了!
作为一名雕塑艺术家,必须勇立潮头。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大方向,在我们国家的复兴路上,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的“在现场”的前沿艺术家,许鸿飞的辛勤付出,能在“金秋时节”,收获如此的“硕果累累”,他欣慰不已。
还要努力。许鸿飞在南非艺术家面前,他用中文和表情一起表达自己的愿望。
站在许鸿飞肥女人面前的南非人,频频点头,并竖起大拇指。眼神透出一股信息:期待下一批肥女人,更像南非人的肥女人!
4
前年许鸿飞古巴展时,我曾写文章说过,许鸿飞有点像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桑提亚哥:坚持,永不服输。
这些年,他携着十几吨重的胖女人全世界传播快乐。演绎国际现代版的“周游列国”。快乐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创造“肥女人”艺术的道路上,永远没“输”的结果。艺术就是美的创造,美就是让人幸福快乐的源泉。从这一点出发,许鸿飞的理想与追求,放在世界的大格局上,他吃透了艺术的全部精髓。
“一个不会说也不会听外语的中国艺术家,每到一个国家,都是让人万分欣喜,无限期待。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何况他背后还站着一尊尊的肥女人艺术精品!”这是国内一些艺术家对许鸿飞的赞美。
美与梦同行,神奇的时刻总是发生在旅程中。许鸿飞的作品到哪里都会让观众为之疯狂,为之迷醉痴狂,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一效应的真谛,仍然是因为许鸿飞一直坚信,艺术就是艺术,不是其他。它是人用灵魂塑造出来,灵魂是世界性的,是人性的,是共性的,是万国之语,是永远的绿灯。站在艺术面前,如果还要让讲解人的重复,甚至用不是艺术家的外行的文字进行描述,这个艺术,它本身就不是艺术,只能算是自己的工艺品而已。许鸿飞站在那里,他身边的肥女人,就是他的简介,他就是肥女人的再生父母。不需要任何语言翻译。
观众随着他的作品,回到快乐的浪漫主义的本源,走进眼花撩乱的肥梦之中。许鸿飞的肥女们表现既夸张但又不失真实,引发观众发自内心的赞美,热情快乐感染着他们。这种幽默的形式,捕捉肥女们对生活一本正经的热爱。这种艺术品,怎能不会勾起世界人的捧腹的瞬间和轻松开心的一刻。这样的美还需要第三者介入?
许鸿飞的这次南非之旅,再一次征服了南非的艺术界,感动了南非,笑声响彻了整个南半球。
5
一个阳江男人是如何用雕刻刀征服全世界的呢?
两个字:艺术;如果觉得太笼统,再加两个字:雕塑艺术;如果再觉得缺乏个性,那就直截了当地一步到位:肥女人雕塑艺术!
多年来,许鸿飞在雕塑领域一直为人所熟知,但他真正名声远播,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肥女人”的世界巡游。
自2013年起,许鸿飞带着“肥女”沿着“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探寻以古老文明演绎现代艺术,足迹遍布五大洲、36个城市,相继在法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土耳其、奥地利、希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54场个人雕塑展览,与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以他的“肥女”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雕塑风采,用欢乐艺术感动世界。
这一点贡献,用知名艺术家黄永玉的话说:“鸿雁几时到,飞花满城春”。许鸿飞这个肥女人的“春天”,已经飞满全世界。
我是许鸿飞“石磨坊”的座上客。也曾经给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构树下的肥梦》,他对肥女人的追求 ,可以说是年复一年,日以继夜,终身守候。这一点,我作为他的粉丝,是不容怀疑的。
在南非这10天里,我们各自在不同的角色中,围绕着肥女人这个主题,忙着各自的活。各得其乐。但各自忙完之后,都是凑在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品一会咖啡。“我原以为,艺术在南非是否会像两只大狗相遇,被栓在小桌脚的那一只为表示一下它的强壮,不幸的是把桌子拖翻,桌子上的咖啡倒流着,杯子摔在地上,同时发出清脆的声响,玻璃分离散开,有些碎片还沾着咖啡……得不偿失。”
“戏一旦演起来,你千万不能跳出戏外。”这是昆丁导演的《被解救的姜戈》里所说的一句话。许鸿飞以此作为艺术追求的座右铭。
在落日的余晖下,世界进入梦境!
在国内,时钟在一秒一秒向前走……我们每一个人也一样,不停地往老方向靠近……在南非,时间的方向是多元的,像一个透明的发光体,眼光投向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光彩照人。
南非快乐好像都是从自己的肥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正在熏陶着这个有三个首都的国度。神奇无比。
许鸿飞的快乐艺术早已经不只局限于在艺术家圈子中,似乎各行各业,他的吸引力也不只局限于中国,全世界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他在很早之前就认为:艺术必须“走进去”才是关键。文化要真正做到“走进去”,必须先得“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属于中国的作品,再谈“走出去”。“走出去”也不应仅仅是走出国门,而是要得到当地文艺界和民众的认可,保留民族差异性,展露我们的文化个性,国际语言的共通性则是交流顺畅的保证。只有艺术是万能的通行证。”
十来年,许多回是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请出去”再“请回去”。
通过50多场国际展览,许鸿飞总结了一下展览:展览不是展示,而是一场交流。每开一场展览,我都能创作几件新作,如果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展览就是获得源泉的最好方式。
艺术的魅力,在肥女人身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让欣赏者过目不忘,流连忘返。
艺术不需要翻译!
来源:许鸿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