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电 据《福建侨报》微信公众号“侨号 CHINESEHORN”消息,11月21日至25日,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奥地利、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华文作家学者以“寻访侨厝故事 续写海丝情缘”为主题赴福建采风,聆听八闽人文故事,收集侨乡生活素材,汲取文学创作灵感,亲身感悟福建多元、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
一路上,海外华文作家学者们以文会友、以诗咏志、以歌传爱、以言纵情。他们说此行收获巨大,要将所见所闻所品所感一一记录,留在心中反复咂摸,然后提笔抒怀、以文发声、广泛传播。
鼓浪屿的浪花长留我心
福建是什么样的?是一片海、是一群人?是舒婷笔下的诗,还是林语堂文中秀美的家园?5天的时间里,华文作家学者们以独特的视角与浪漫的情怀解读八闽文化,处处都能见新意、感真情。
“‘晋江经验’让我‘惊艳’。”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永久荣誉总会长戴小华细心观察,为泉州晋江的城市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发展而喝彩。1999年,出于对她在马来西亚社会及华文文学领域杰出贡献的褒扬,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授予她“为国服务荣誉勋衔”。多年来,她一直关注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并致力于成为中马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这是我第一次来福建,此前我对福建的印象只有舒婷。”美国北京联谊会会长北奥坦言。抵达福建一天后,吹着海风、坐着轮渡逐波鼓浪屿,在钢琴博物馆随着《鼓浪屿之波》钢琴演奏轻声合唱,他在合影上写下了“鼓浪屿的浪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的字样;在泉州,他走过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安平桥,参谒弘一法师纪念馆,再度吟唱起那首隽永的《送别》,他即兴赋诗两首,彻底“陷入”福建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中。
侨乡是原乡,故乡永难忘
“厝”在闽南语中是“家”的意思。此行中,海外华文作家学者走进鼓浪屿、蔡氏古民居、五店市、梧林村等地,寻访往昔华侨记忆,书写新时代华侨故事。而海外华文作家的福建情缘本就是鲜活的故事库。对他们而言,此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
“这是俺家乡。欢迎来到我家乡。”澳大利亚泉州籍华侨诗人、《中文学刊》社长兼总编庄伟杰从踏上故土泉州的那一刻起,嘴角就抑制不住地上扬。久未归家,此行与来自各国的文朋诗友一同回来,家乡的每一处发展变化、大家的每一次称赞,都让他充满自豪。
他聊起故乡、回忆亲人,分享最甜蜜的儿时记忆。小时候,奶奶最疼他,姑姑每年春节前从南洋寄回来的侨汇,是他压岁钱的主要来源。“那个时候过年,我都能有10元的压岁钱。”说话时,他笑得合不拢嘴:“这钱可真是特别珍贵啊!”侨汇带来的快乐,夹杂着对祖母偏爱自己的无尽怀念,让旅澳30多年的他,直到这一刻还在品尝其中滋味。
“我听说这个活动会来福建,马上推掉其他行程。别的地方也很好,可我真的太想福建了。”惠安籍华三代朵拉是马来西亚知名作家、画家。
朵拉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带着浓浓的“乡愁”。她从小与祖父住在一起。记忆中,祖父总爱听南音、爱喝茶,稚嫩的她那时还无法理解。20世纪90年代,她第一次坐上飞机,踏上厦门的那一刻,她喃喃自语道:“这是福建,是祖父心心念念却最终没能回来的故乡。”想到此,她情不自禁地落泪。
在泉州,她在小巷子里兜兜转转,偶遇南音。“你们在听什么?为什么和我祖父听的歌一模一样?”她问乡亲。得到回复后恍然大悟,祖父听的是“南音”,源自家乡福建。原来,祖父那一刻不是在听南音,他是在思乡啊!一刹那,她无比心疼已逝的祖父,心疼那个念乡情切却终生无法如愿的老人。
她对泉州的爱与日俱增,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来。“回乡是我的使命。每次回来,我都在心里默念:祖父,我又替您回来了一次。”她也开始听南音、爱喝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让她着迷。“对祖籍国文化的爱,已深深融汇在我的血液里。”
“故乡是原乡,故乡永难忘……”朵拉说。
相较于庄伟杰和朵拉,出生在湖南的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黄宗之对福建仿佛要显得陌生些。此前,他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听说福建。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过武汉保卫战。他是军人,也是严父。在1995年,他最小的儿子黄宗之决定自费出国时,病榻中的父亲不但没有阻止,还拿出全部积蓄倾囊支持儿子远渡重洋求学。儿子去国不过10多天,他便撒手而去。
“我离开后,他也失去了精神支撑。”黄宗之痛惜地说。他依然记得父亲曾拉着他的手告诉他,“黄家是从福建迁到湖南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找,想找到家族与这里的契合点。意外发现,福建竟然这么好。我要将这些心路历程都写入我的书中。”黄宗之对记者说,“这次不仅是一般意义的采风,更是我的文化寻根之旅。”
世界华文文学与侨乡福建
100多年前,受中国“五四”新文学影响,散居海外的华人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白话新文学创作,海外华文文学由此发端。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华侨华人怀揣梦想、走向世界,他们中的很多人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并未直接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却寄情于华文文学,自主自觉用中文创作,将乡愁与异居他乡的人生体味诉诸笔端,为海外华文文学带来新生机。
“以中文写作源自他们的文化根脉,由于各种因素,这样的选择却往往使得他们的创作很难为当地主流文学所认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福建省作家协会顾问杨际岚表示。“因此海外华文作家一般都依靠本职工作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艰难而执着地维系着华文文学梦想。”
“我热爱文学,但后来幸运地学医,并因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受邀到美国从事科研与学习。我曾在美国的医药公司和医疗机构工作,将特殊的工作经历融入创作中,以工作支撑我的文学梦想。”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董晶如是说。
幸而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范围内“中国热”“汉语热”的出现,世界华文文学持续升温,取得巨大进步。
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领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以来便参与其中,且研究中国当代新诗、台港澳暨海外文学60余年的刘登翰对此深有体会。“此前在厦门参加一场中华文化论坛,我惊喜地发现,还有来自非洲的华文作家。这表明我们的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已遍布世界各地。”
“近年来,菲华文学作品引起国际文学界的关注与认可,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许东晓表示。福建既是全国重点侨乡,又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1984年9月,全国第一本专门介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期刊《台港文学选刊》就诞生于福建。菲律宾华侨华人大多来自福建,“在菲华文学的世界里,福建就是故乡。”许东晓说。
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当前,福建正全力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相信这次福建行能为大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这只是一个引子,希望各位朋友勿忘福建,常来常往。”刘登翰寄望。
“期待福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内涵,继续打造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重要基地,做中西文化交流的‘灯塔’。”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艾尤说。(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