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超日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国际支付平台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10月的3.6%攀升至4.61%,刷新曆史纪录。

当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超过日元。这是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近2年来首次超越日元,成为排在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常用货币。人民币上一次排在第四位是在2022年1月。

具体看来,今年11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7.08%、22.95%、7.15%的占比位居前三位。日元占比降至3.41%,从此前的第四位下滑一位,而人民币则向前一位,跻身全球前四大常用货币。

彭博社指出,虽然SWIFT的数据并不涵盖整个全球外彙市场,但该报告提供了一个了解全球外彙流动性质变化的窗口。虽然自SWIFT开始跟踪支付以来,美元一直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民币的使用占比已从2010年的不足0.1%稳步上升。

英国《金融时报》则援引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亚太策略师洛基(音)的话说,今年有一係列有利于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积极情况,11月的数据“甚至可能是人民币在SWIFT係统中占比缓慢上升趋势的开始”。

报道称,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的占比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利率的降低。这使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更具竞争力。中国基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目前为3.45%,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限为5.25%。

低利率的吸引力也体现在跟踪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占比的SWIFT数据中。11月,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所占份额升至5.7%,高于10月的5.1%。这将人民币推至仅次于欧元的第二位。

不过,欧元和人民币仍落后于美元,后者占全球贸易融资市场的80%以上。

据报道,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表示,近几个月来,随着人民币利率的下降,贸易融资的基本态势一直在发生变化。

他称,西方央行目前仍维持高利率,而中国央行保持货币宽鬆,“用人民币进行贸易融资的成本已大幅下降,足以吸引一些贸易伙伴”。

刘健恒补充说:“这种新现象,为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发挥更大作用打开了大门。”

思睿投资集团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近日也表示,当前人民币彙率开始大幅修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流动,更多人开始购买人民币,这也意味着资金流动的方向很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报道还称,西方对俄罗斯等国的製裁,也促进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使用。同时,西方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製裁,令其他经济体对美元被进一步武器化的可能性感到惶恐。

“似乎其他新兴国家在进口俄罗斯原油时也在使用人民币。”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经济学家西滨(Toru Nishihama)对《日经亚洲》网站说。

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毛希丁(Mansoor Mohi-uddin)表示,“以人民币支付的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这一点,加上贸易流动的长期趋势,可能正在加速人民币的使用”。

“我们还看到,亚洲以及其他高度依赖中国需求的经济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增加。”瑞联银行(UBP)的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卡萨诺瓦(Carlos Casanova)分析道。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