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铜锣湾鹅颈桥下的专业“打手”,一大早就拿起一只只旧鞋,一边拍打小人纸,一边念念有词说出各种咒语, 希望帮客人摆脱霉运,驱走小人。
打小人是惊蛰当天华南地区存留的习俗之一,一般都是由职业神婆负责。相传香港铜锣湾鹅颈桥下的三岔路口是最佳的“三煞位”,可以克制小人, 属绝佳地点,因此每年惊蛰,都挤满了海内外光顾的客人。
在鹅颈桥下打小人逾二十年的职业神婆凤仙姐告诉中通社记者,惊蛰当日生意兴隆,手都没停过。甚至很多客人不能亲身到鹅颈桥,通过社交媒体下单。客人转账后,她立刻开打,并拍摄影片为证。
打小人或祈福,普遍每次收费50港元。神婆会请客人在纸上写下小人的名字,然后首先上香,拍打小人纸直至变成纸碎,再用纸老虎包起纸碎放入麒麟口中烧毁,并焚化金银纸增加运气,最后掷出圣杯。除了打小人,还可以帮忙祈福。
有打小人的档户表示,惊蛰前后主要打小人及祈福,一般有五、六万港元收入,而平时只有六、七个客人。
为什么要打小人?风仙姐说,主要都是工作不顺、投资失利、身体抱恙、婚姻不稳,不少人希望祈求心安,藉打小人发泄情绪,吐一口恶气。据她的非正式统计,最受欢迎的打小人对象是同事,其次为配偶的外遇对象。
近年,打小人不仅在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榜上有名,更是香港旅游发展局推介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美国《时代》杂志曾将打小人列为安慰心灵的亚洲最佳事物之一。韩国、日本等历史上也都使用二十四节气,韩语中惊蛰的发音甚至与闽南语相同,因此不少外地游客都对打小人十分感兴趣。
凤仙姐告诉记者,除了香港本地、台湾的,内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游客都渐渐成为主要客源。甚至有台湾客人打完小人后,觉得事事顺利,推介身边其他人专程飞来香港帮衬。
记者笑问如果遇外地客,是否会用外语打小人时,风仙姐回答说,都是用广东话,他们虽然听不明白,但都听得开心。(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