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传真┃贡河国酒叶志聪出席“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圆桌会议

201906.jpg

国际日报博鳌讯(记者 伍新雄)2024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新一个十年的开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有关绿色投融资的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主持“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圆桌会,围绕如何开展绿色投融资合作,在绿色投融资方面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各类金融机构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投资绿色供应链和新兴技术与产业、如何有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抓住绿色发展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出席圆桌会的嘉宾包括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老挝规划和投资部副部长丰万·乌塔文,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贡河国酒董事长叶志聪等。

马骏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需求和供给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例如对东南亚的估算显示该投资缺口达到了八成;二是发展转型金融,需要构建可动员社会资金的转型金融体系,推动包括钢铁、水泥、石化、交通等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三是针对可持续标准、信息披露、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绿色金融关键议题开展能力建设,加速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左)、叶志聪(右)

潘基文在主旨演讲中对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化方面的愿景和领导力表示高度赞赏。他强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超越国界,国际组织、公共和私营金融机构在动员资金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需要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产生多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却极其脆弱,这些国家迫切需要绿色投融资资金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需要从技术手段、绿色金融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来帮助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谈及推动绿色投融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周小川建议,要更好地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一带一路”地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动力;要考虑多边机构的改革,理清机构职能、方向,加强相互配合,及与多边开发机构和国际商业性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配合;要加强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坚持多边规则,反对保护主义。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左)、叶志聪(右)

中国在“一带一路”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促进绿色发展”行动明确,将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会议中,不少嘉宾指出,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很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绿色投融资方面仍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绿色标准认定不统一,中国已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包括政策框架和标准体系,欧洲发达国家则主要沿用欧洲的相关标准,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缺乏明确的绿色标准;二是布局新能源设施的能力不足,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缺乏新能源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能力,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作储备和支撑。

图为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巴西(左)、叶志聪(右)

对此,叶志聪认为,要解决“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缺口,应在资本输入上持开放态度,建立高效协同的机制,政府、国际组织、商业机构共同行动,调动多元化资金、带动社会资本、私人资本等市场资源参加绿色项目的责任,改进资金运用方式,发挥引导带动和风险缓冲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