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可藉助香港金融標準帶動灣區融合

「跨越中等技術陷阱: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論壇18日在廣州南沙舉辦。(黃寶儀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黃寶儀、李紫妍、帥誠 廣州報道)「跨越中等技術陷阱: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論壇今日(18日)在廣州南沙舉辦,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作主旨發言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發展好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香港元素,可以藉助香港已行之有效且與國際接軌的規則規制,加強灣區金融合作,以點帶面促進灣區融合發展,並最終由大灣區及至全國,為中國的金融強國發展貢獻灣區力量。

「中等技術陷阱」概念由鄭永年提出,指經濟體通過低成本優勢吸引了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但由於缺乏原創性的技術創新,無法進一步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從而陷入經濟增長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本次IPP「未來論壇」第四期——「跨越中等技術陷阱: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論壇由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主辦,邀請不同學科、背景的政、學、商界人士參與深入對話,為中國實現科技自主匯集方案。

鄭永年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發展好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香港元素。(帥誠攝)

鄭永年指出,從世界經濟史來看,此前避免或跨越這一陷阱的各大經濟體,最重要是實現了基於技術進步之上的產業升級。而科學技術,也正是如今備受關注的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問題。鄭永年認為大灣區要發展好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香港元素。香港頂尖高校雲集,基礎科研實力雄厚,結合珠三角世界級的產業供應鏈優勢,將帶來技術科研、技術轉化和對外經營等多方面的提升。

鄭永年還提出,金融是實現灣區充分融合最有效的抓手,也是香港最大的比較優勢之一。藉助香港已行之有效且與國際接軌的規則規制,由大灣區及至全國,可以以點帶面充分融合發展,推動形成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進而推動中國的高水平開放。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的研發投入、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數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保持全國首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排名全球第二位,大灣區科創基礎實力雄厚。但灣區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創新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如廣東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一些重點領域核心技術仍被「卡脖子」、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仍呈現結構性缺乏等等,必須依靠技術和產業進步,跨越中等技術陷阱。